陳人杰
陳人杰(1218~1243),一名經國,字剛父,號龜峰,長樂(今福建福州)人。才思敏捷,胸懷天下,詞作近于辛棄疾,氣勢恢弘,豪放不羈,內容多為悲國之嘆。今有《龜峰詞》一卷遺世。
沁園春·丁酉歲感事
【原文】
誰使神州,百年陸沉 ① ,青氈 ② 未還?悵晨星殘月,北州豪杰;西風斜日,東帝江山。劉表坐談,深源輕進,機會失之彈指間。傷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風寒。
說和說戰都難,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嘆封侯 ③ 心在,鳣鯨 ④ 失水;平戎策就,虎豹當關。渠自無謀,事猶可做,更剔殘燈抽劍看。麒麟閣,豈中興人物,不畫儒冠?
【注釋】
①陸沉:此指國土淪喪。
②青氈:此指中原故土。
③封侯:原意是封侯拜相、謀求功名,而詩詞中常用其代指在軍隊中建功立業。
④鳣鯨:指大魚,此魚出于水則易遭螻蟻欺。見賈誼《吊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譯文】
是誰讓中原大好國土被蒙軍占領,久久無法恢復。感嘆當今中原豪杰寥若晨星,仿佛殘月所存無幾。南宋的半壁江山如同落日,難以久長。朝廷中有些人光會像劉表和深源那樣,要么空談,要么魯莽行事,轉瞬間就錯失了戰勝敵人的大好時機。傷心時世,年年遭冰封雪壓,處處有疾風狂卷。
和不能安,戰不能勝,舉步維艱;偏隅江南未必能長久享樂,永遠平安。感嘆我空有建功立業的壯志,卻像大魚失水,身處困境;想上書陳述恢復大計,無奈佞臣當道。雖然當權者無才救國,但國事還可挽救,所以自己深夜里挑亮殘燈,觀看寶劍。在畫有功臣和中興人物的麒麟閣上,難道就沒有文人儒冠嗎?
【鑒賞】
本詞寫于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即詞名中的丁酉年。1234年,曾與宋結盟滅掉金國的蒙古背信棄義,將矛頭指向宋朝,起兵大舉攻宋。宋軍不敵,接連敗北,以至蒙古鐵騎的勢力延伸至兩淮、荊襄等地。至丁酉年,蒙古兵一路南下,自光州、信陽直逼合肥,南宋朝廷卻無力抵抗,當地百姓不堪忍受侵擾,紛紛背井離鄉。本詞即在此背景下寫就。詞人在詞中強烈抨擊了朝廷的懦弱無能,表達了自己愿上陣殺敵以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上片起句暗用典故,說明中原淪喪已久,至今未能收復。“百年陸沉”典出《晉書·桓溫傳》,西晉王衍等人不思為國盡忠,整日清談,導致中原淪喪。此處喻指南宋朝廷的懦弱無能。“青氈未還”典出《晉書·王獻之傳》,此處喻中原故土尚未收復。而今,“北州豪杰”寥若晨星,復國更難,因而“東帝江山”如“西風斜日”,難以長久。以下三句,詞人再用劉表和深源的典故。三國時劉表擁荊州,卻坐觀其變不思主動出擊,最終導致荊州被占,此處以劉表指代只知空談的保守派。“深源”指東晉大將殷浩,他因魯莽用兵最終貽誤戰機,此處代指朝中草率用兵之將領。最后三句,詞人用“冰合”和“風寒”喻當前宋朝已經危如累卵。
下片詞人開門見山,分析當前宋朝的兩難局勢,并表明自己愿征戰疆場報效朝廷的心愿。“說和說戰都難”是當前局勢,和,和不了,戰,戰不勝,正所謂騎虎難下,舉步維艱。“嘆封侯”四句是對自己上陣殺敵愿望的強烈表達,但這愿望卻無法實現,因而只能長“嘆”。“渠自無謀”三句則是虛寫,是詞人想象自己成為一名年輕將領,在披甲上陣的前夜挑燈拭劍,難掩激情。雖是想象,卻也反映出詞人的志向如愈挑愈亮的明燈,永不熄滅。最后三句,詞人以詰問語氣,強烈抨擊了執政者的懦弱和無能。
全詞豪氣縱橫,慷慨激昂,真切地刻畫了一個胸懷遠志、渴望力挽狂瀾、收復江山的少年英雄形象,讀之令人震撼。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陳人杰《沁園春·詩不窮人》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