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①
【題解】
辛棄疾從二十三歲南歸之后,一直不受朝廷重視,提出抗金策略也不被采納。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慨嘆自己滿懷壯志難酬,于是寫下了這首詞。全詞通過登高所見,觸發了家國之恨和鄉關之思,由寫景進而抒情,將內心的郁悶淋漓盡致地抒發,揭示了自身空有一腔報國壯志卻被無情壓抑,難以施展,但失望中仍存有一線希望能被重用,表達了作者始終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情懷。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②,獻愁供恨,玉簪螺髻③。落日樓頭,斷鴻聲里④,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⑤,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⑥,盡西風,季鷹歸未⑦?求田問舍⑧,怕應羞見,劉郎才氣⑨??上Я髂辎?,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注釋】
①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是中國在六朝時期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②岑(cén):小而高的山;崖岸。遙岑:遠山。③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髻,這里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④斷鴻:失群的孤雁。⑤吳鉤: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此處作者以吳鉤自喻,比喻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得不到重用。⑥鱸魚堪膾(kuài):用西晉張翰典?!妒勒f新語·識鑒篇》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棄官歸隱稱為莼鱸之思。膾:是指細切的肉、魚。⑦季鷹:這里指張翰,字季鷹。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西晉文學家,張良的后裔。⑧求田問舍:本意是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房價。比喻沒有遠大志向。典出《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許汜(sì)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⑨劉郎:這里指劉備。⑩流年:流逝的時光。?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倩(qìng):請托;請求。?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揾(wèn):擦拭。
【譯文】
遼闊的南國遙遙千里,一派凄清秋色,長江之水仿佛隨天流去,蕭瑟秋色無邊無際。極目眺望遠山,那崇山峻嶺高低各不同,宛如碧玉發簪和女子螺形發髻,起伏之間,卻仿佛都在獻送國土淪落的憂怨與仇恨。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那失群孤雁的聲聲悲啼里,充滿了江南游子的悲憤壓抑。我看著手中吳鉤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九曲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此時登樓遠眺的心意。
不要跟我說什么家鄉的鱸魚肉膾是如何精細味美,西風已經吹遍了,但不知那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是否已經歸來?更不要提及國家危難之際只顧謀私利求田問舍的許汜,那將怕是羞于去見雄才大氣的劉備。只可惜時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不禁擔憂風雨中飄搖的國家,樹木都已如此!又能請托何人去呼喚回來呢?就讓那紅巾翠袖的多情歌女,為我擦拭掉英雄失志時的熱淚吧。
上一篇:辛棄疾《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