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韓熙載[1]奏(言偽而辯)
【原文】
言偽而辯[2],古人惡之。熙載俸有常秩[3],錫賚[4]尚優,而謂廚無盈日,無乃[5]過歟?
【題解】
錄自馬令《南唐書》十三。
韓熙載家財頗豐,不僅每個月有優厚的俸祿,除此之外,由于他文章寫得極好,文名遠播,還曾有人向其千金求文,再加上皇帝的賞賜,才使家財有余的韓熙載有能力蓄養伎樂,廣招賓客,宴飲歌舞。
宋代周密《癸辛雜識》前集記載:“熙載相江南,后主即位,頗疑北人,有鴆死者。熙載懼禍,因肆情坦率,不遵禮法。破其家財,售妓樂數百人,荒淫為樂,無所不至。所受月俸至不能給,遂敝衣破履,作瞽者,持弦琴,俾門生舒雅執板挽之,隨房乞丐,以足日膳。后人因畫《夜宴圖》以譏之,然其情亦可哀矣。”
即使散盡家財,韓熙載還是將錢用在諸伎上,縱情聲色,因此搞得自己身無分文。此時,他就會穿上破爛的衣服,喬裝乞憐,逐個向諸伎乞討飯食,大家對此已經習慣了。
韓熙載的這種行為,終究養活不了他的一大家子,無可奈何之下,便向后主上表哭窮,后主雖然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對其有些不滿,但是賞了他一些錢。韓熙載在這種生活中屢教不改。此篇文章就是李后主對韓熙載奏言的批書。
【注釋】
[1]韓熙載(902-970):字叔言,其先為南陽人。其父家于齊,遂為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后唐同光四年(926)進士。后因為父親被殺,奔吳。南唐烈祖李昪時,召為秘書郎。元宗李璟時,官至戶部侍郎、充鑄錢使。后主即位,官至兵部侍郎。熙載見南唐國勢日蹙,難以有所作為,遂縱情歌酒,排遣憂憤。后主雖欲任用,但屢因其沉溺聲色,最終作罷。宋開寶三年卒,謚曰文靖。
[2]辯:謂言辭或文辭華美、巧妙。
[3]常秩:一定的俸祿。秩,祿廩。
[4]錫賚(lài):賞賜。
[5]無乃:相當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測度的語氣。
【譯文】
言詞虛偽卻又華美巧妙,古人就討厭這種行為。熙載俸祿有特定的等級,朝廷的賞賜也還優厚,卻說廚房里都沒有足夠的食物,恐怕不確吧?
【賞析】
批復短短數句,但是很有條理,態度也很明確。后主先說大道理:“言偽而辯,古人惡之。”——說話內容不實形式卻很漂亮,為古人所不喜歡。言外之意,你韓熙載恐怕就是這樣啊。接著列舉兩條理由批駁韓熙載哭窮的毫無道理:“熙載俸有常秩,錫賚尚優。”——每月的俸祿是你的固定收入,不經常地也會有還算優厚的賞賜——言外之意,這些收入我可是知道的啊。最后徑直亮明韓熙載的觀點和自己的態度,并列對比,你:“謂廚無盈日。”——說廚房每天都沒有足夠的食物,日子過不下去啦。后主:“無乃過歟?”恐怕不是這樣吧?你老兄這樣也太過分啦!
可以看出,李煜并不是一個腦筋不清楚的人。而后來的處理,也說明后主其實是一個很寬宏的人,他隨即“命有司放免逐月所刻料錢,仍賜內庫絹百匹、綿千兩,以充時服”。命令相關部門免除了韓熙載的債務,不要逐月扣他的錢了,同時又賞賜絹、綿若干,用作衣料。這個細節也反映了后主的聰明之處,即印證了他自己在批復中說的“錫賚尚優”,你看,這不是又一次賞賜?當然,后主自己恐怕也知道韓熙載大手大腳的生活習性。馬令《南唐書·韓熙載傳》說:“熙載畜女樂四十余人,不加檢束,恣其出入,與賓客聚雜。后主累欲相之,而惡其如此,乃左授右庶子分司于外。”正因為討厭其生活腐化、作風不檢點,才不用其為宰相,并打算將其放到外邊做官。
韓熙載其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他在南唐后期任戶部侍郎時的一些舉措,對當時的南唐經濟起了相當的作用,他在開寶三年病卒,年六十九。李煜很遺憾沒有用其為相,所以破格“贈熙載平章事,謚文靖,葬梅頤崗謝安墓側”。唐中葉后,凡為宰相,必于本官外加“同平章事”銜,意謂共議政事。贈平章事銜,即是宰相了,又葬在東晉名相謝安墓側,則說明李煜其實很是器重韓熙載這位經歷了李昪、李璟、李煜三朝的元老。
批有司奏(天不慭遺)
【原文】
天不慭遺[1],碎我瑚璉[2]。辭章乍覽,痛切孤[3]心。嗟乎,抗直[4]之言,而今而后,迨不得其過半聞聽者乎[5]。可別輟朝[6]一日,贈右仆射[7]平章事,仍官給葬事。
【題解】
這段文字見徐鉉《騎省集》卷十六《唐故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昌黎韓公墓志銘》:“庚午(970)歲秋七月二十七日,沒于京鳳臺里之官舍,上省奏震悼,為之流涕,有司奏當輟朝三日,手批云云。士庶聞之,知與不知,莫不為之悲嘆。”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韓熙載六十九歲時去世,正值南唐朝不保夕之時。“天不慭遺,碎我瑚璉”,足顯李煜非常痛惜。后來,李煜打算授予其同平章事的官職,就問身邊的人歷朝歷代是否有這樣的先例。有人說東晉時期劉穆之曾經贈開府儀同三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高級官位)。于是就封韓熙載左仆射、同平章事的官職,等同宰相,謚曰“文靖”。韓熙載死時已經十分貧窮,棺槨衣衾皆由后主賜給。后主又命人為其選擇墓地,要求必須選在“山峰秀絕,靈仙勝境,或與古賢丘表相近,使為泉臺雅游”。最終被埋葬在梅頤嶺東晉著名大臣謝安墓旁。李煜還命南唐著名文士徐鉉為韓熙載撰寫墓志銘,讓徐鍇負責收集其遺存的文章,編集成冊。這對于臣子來說,可謂是莫大的榮幸。
【注釋】
[1]慭(yìn)遺:愿意留下。《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后以“慭遺”或“天不慭遺”作為哀悼老臣之辭。
[2]瑚璉(hú liǎn):古宗廟盛黍稷的禮器。后用以比喻治國安邦之才。
[3]孤:古代諸侯君王的自稱。春秋時諸侯自稱寡人,有兇事則稱孤,后漸無區別。
[4]抗直:剛強正直。
[5]迨不得其過半聞聽者乎:此處似不通,疑有誤。
[6]輟朝:皇帝停止臨朝聽政。
[7]仆射:官名。秦始置,漢以后因之。漢成帝建始四年(前29),初置尚書五人,一人為仆射,位僅次尚書令,職權漸重。漢獻帝建安四年(199),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為宰相之職。宋以后廢。
【譯文】
上天不留下元老,毀我股肱之臣。乍覽辭章,孤心痛切。唉,剛直之言,從今以后,還能聽到之前的一半嗎?可再輟朝一日,贈右仆射平章事,有司負責喪葬費用。
【賞析】
“天不慭遺,碎我瑚璉”,可以見出李煜的悲痛,然如韓熙載之類人物,李煜又是否做到了人盡其才?李煜此時對于韓熙載的優待,恐怕不無補償之意:
“后主遣人選葬隴,曰:‘惟須山峰秀絕,靈仙勝境,或與古賢丘表相近,使為泉臺雅游。’果得梅子岡謝安墓側,命集賢殿學士徐鉉集遺文,藏之書殿。”(宋·釋文瑩《玉壺野史》卷十)
史載韓熙載亡日:“家無余財,棺槨衣衾皆唐主賜之。”(宋代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十一)這更令人唏噓不已。
上一篇:《破陣子》表達什么?《破陣子》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遺吳越王書[1](今日無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