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美如畫
在人們的印象里,也許“塞上江南”要比真正的江南更有詩情畫意吧?因為顧名思義,它既具塞上特色,又有江南風姿,就像是把大漠金沙和綠樹紅桃融匯在一幅畫里,那是多么綺麗的景象!
我們通常所說的“塞上江南”,指的是美麗富饒的寧夏川。綿亙數百里的賀蘭山,像一道長長的屏風,擋住了從西面來的戈壁飛沙和高天寒流,使這里藍天明凈,氣候溫和,東邊,九曲黃河由南向北,哺育著塞上的千里沃野,好像是從錦繡江南裁來一段春色,鑲在遼闊的西北黃土高原上。看吧,水田里稻秧浸綠,仿佛鋪開巨大的翡翠地毯,旱地上麥浪翻滾,匯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渠水結網,似銀鏈閃閃發亮,果實掛枝,像瑪瑙晶瑩鮮紅。寧夏一向以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土特產馳名,那是指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發菜,而塞上的山川,卻比這些產品的色彩更為鮮艷多姿!
“塞上江南”是古老的。這里,有至今長流不息的秦渠、漢渠和唐徠渠。它們的名稱表示了年代的久遠,是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留下來的水利工程。始建于南北朝的海寶塔,形狀奇特,風格迥異,1050年初建的承天寺塔,呈八角形,塔頂翠綠,造型美觀。多少年來,它們閱盡人間滄桑,現在仍然挺立著,為自治區首府銀川這座塞上名城增添了秀色。一千二百多年前唐肅宗李亨即位的靈武和11世紀西夏建立的“昊王城”遺址,也都在黃河之濱,賀蘭山下。悠悠長渠、巍巍寶塔和古城遺跡不僅證明寧夏川古來就是一個好地方,更證明長城以北的廣闊土地自古就劃入我們祖國的神圣版圖。
但是,寧夏古老的歷史,浸漬了多少血淚啊!解放前,這里盡管也同樣有黃河灌溉之利,然而千百年中,反動統治階級只知殘害人民,哪里會有心思去發展生產呢?許多地方積水難排,年深月久,使塞上江南的錦繡山川變成了許多鹽堿湖灘,茫茫白色,滿目荒涼。“天下黃河富寧夏”的諺語,徒然反映了人們美好的愿望而已。國民黨軍閥馬鴻逵統治十七年,榨盡了人民的血汗,卻沒有建過一座像樣的工廠,沒有修過一條像樣的公路。那時的寧夏,煉不出一斤鐵,賀蘭山中豐富的地下寶藏也只能昏然沉睡。軍閥們為了搶奪地盤而連年火并。胡笳悲吟,塞馬嘶鳴,一片蕭條冷落的氣氛。貧苦的各族勞動人民生活在漫漫黑夜里,掙扎于水深火熱之中。美麗的“塞上江南”啊,山河凄冷無顏色,回漢村莊半凋零……直到解放的歌聲唱遍了黃河兩岸的時候,寧夏川才永遠地結束了它的悲慘歷史,逐步恢復了它的青春。
現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已經二十年了。二十年,一個世紀的五分之一,連接起來,好像是一軸長畫卷,不,它不是靜止的畫,卻像一大卷能活動的彩色影片,上面有燦爛的陽光,也有雷電風云;有火熱生活的鏡頭,也有沸騰建設的場景,每當我們回顧往事的時候,便一幕幕在腦海里映現出來。二十年前,自治區成立時歡慶的情景還依稀在目。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之下,一批批支援邊疆建設的人們從天安門前、海河兩岸、黃浦江畔、東海之濱來到這里,“把青春獻給美麗富饒的寧夏”——就是當時各種鄉音表達出來的共同心聲。1961年9月,毛澤東同志“應寧夏同志囑書”,寫了《清平樂·六盤山》,給了人們多大的激勵呵!“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鏗鏘詩句,化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寧夏的巨大動力。于是,回族、漢族、蒙古族等各族同胞,本地的、外來的同志,一同用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精心地描山繡水,裝扮著塞上江南新家鄉,使得它宛如孔雀開屏一樣,展現出美麗動人的身姿。如果你是一個曾參加過自治區成立慶典的遠方客人,此番重游,一定會驚喜地發現:雖然一樣是莽莽賀蘭,滔滔黃河,然而巨大的變化又怎能不使一個闊別了二十年的人眼花繚亂呵!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沿著黃河游歷一番吧。在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的火紅的日子里,傳來了大型揚水工程勝利建成的喜訊:在自治區境內的黃河南段,人們把河水引上了山頭,讓它染綠回族聚居的同心縣赭紅色的干旱山野。這里世世代代盼水的回族同胞啊,激動得從心里迸發出“感謝黨和政府送來幸福水”的歡呼。三十年前,除了省城銀川有一部破舊的小發電機供少數官僚富商照明以外,整個寧夏是一個漆黑的世界。而今,青銅古峽筑起了橫跨黃河的大壩,壩上,高高的輸電塔,仿佛是希臘神話中的普洛米修斯伸出的巨大的手臂,把千斗星星、萬斛明珠撒遍大小城鎮、千村萬戶;用光和熱給工業播上雙翼,催農業向機械化展翅飛翔。從青銅峽沿河向北,在西夏時未能修成的“昊王渠”的廢址上,東、西兩大干渠水流汩汩,浪花飛濺,把賀蘭山麓的亙古沙原變成肥田沃土,把吳忠、青銅峽、靈武的湖坑堿地,改造成一檔檔整齊的機耕條田和一塊塊精致的小畦園田。
銀川市在二十年前,不過是一個八萬人口的小城;從那時以來,市區面積擴大了五倍,人口增至三十多萬,成為一座新興城市。你看,許多直矗云空的大樓拔地而起,和前朝遺留下來的鼓樓、玉皇閣、南城樓等古式建筑相映成趣。在一條條大街上,汽車飛梭,行人如織,頭戴白帽、飄拂長髯的回族老人悠閑地散步,身穿花衣裙的年輕姑娘,神采飛揚,騎著自行車疾馳而過。1958年還是寂寂荒灘、杳無人煙的鐵路西,如今已經是工廠林立、馬路縱橫的新市區了。此外,還有幾十里長、林蔭夾道的銀新路,綠樹重重、繁花似錦的人民公園,還有體育館、游泳池和賓館,這一切一切,構成了這座社會主義城市的新風貌。
由銀川順黃河北行,便是煤城石嘴山市。在那起伏的山巒中間,礦井星羅棋布。二十多萬礦工和家屬正在為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而奮戰。從這里翻越賀蘭山,便是著名的吉蘭泰鹽湖 ,它像一面明鏡嵌在戈壁的瀚海里。鹵水泛波,鹽山瀉玉,又是一番風光。原煤和吉鹽從賀蘭山內外源源不斷地運往祖國的四面八方。
經過從南到北縱貫塞上江南的旅行之后,親愛的同志啊,你也許會更深切地理解“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含義吧!二十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向前躍進,“塞上江南”的范圍也擴大了:黃河攜著春色從中寧流到了同心,還將繼續流到固原、海原等南部山區;鹽瀑和鐵路把錦緞從賀蘭山鋪向瀚海,鋪向藍色的吉蘭泰。同時,“塞上江南”也變得更美了。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如果把前面說到過的、傳統的紅、黃、藍、白、黑五種土特產換成同樣顏色的另外五種事物——煉鐵爐的熊熊火焰,引黃灌區的稻海麥浪,銀川新市區工廠夜空的閃閃弧光,吉蘭泰的玉瀑銀流,石嘴山的滾滾烏金,不是更能確切地顯現出“塞上江南”今天瑰麗的畫面嗎!
“塞上江南”啊,三十年前你徒具虛名;今天,才名副其實。那么,明天呢?明天,在實現祖國四個現代化的進軍行列中,你將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采!
[1978年8月]
上一篇:吳淮生《在太陽邊緣》詩文集賞析
下一篇:吳淮生《女作家筆下的女作家——讀《肖鳳文集·傳記卷》》詩文集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