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行
【原文】
十里一走馬①,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②,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③。
【注釋】
①走馬:騎馬疾走;馳逐。
②都護:官名。漢宣帝置西域都護,總監西域諸國,并護南北道,為西域地區最高長官。唐王朝效仿漢代都護府的建制,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
③烽戍:設置烽火,駐兵防守之處。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臺,通常在臺上放置干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
【譯文】
十里的路程疾馳而過,五里的距離只不過揮鞭的一瞬。都護的軍報到了,匈奴圍困了酒泉。關隘山嶺正是漫天飛雪,烽火信號斷了看不到烽煙。
【賞析】
《隴西行》是古樂府舊題,隴西地區大致位于甘肅蘭州、天水地區,在唐代屬于邊疆區域。
此詩語言干凈利落,構思精巧。詩歌一開始先聲奪人,描寫一人疾馳而來,五里、十里只在走馬揚鞭的一瞬間。這種夸張的語言渲染帶給讀者一種沖擊力,同時傳達出一種急迫感。三、四兩句點明這名騎兵疾馳而來的緣由:送都護的軍報,并且軍報上說,匈奴人圍困了酒泉地區,軍情緊急。五句筆鋒一轉,描寫了塞外漫天飛雪的惡劣環境。這一轉折并不突兀,因為古人在軍情緊急時,會燃放烽火傳遞信息,軍官接到緊急軍報,遠望關山卻只見漫天飛雪,氣候惡劣到根本看不見烽火的蹤跡。這就更突出了這份軍報的緊要。同時,可以想見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疾馳而來的使者,在路上有多么艱辛。
上一篇:王維《隴頭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青溪》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