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其一
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
如是睹陰界 ① ,何方置我人。
礙有固為主,趣空寧舍賓。
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
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達竟何遣,萬殊安可塵。
胡生但高枕,寂寞與誰鄰?
戰勝不謀食,理齊甘負薪。
子若未始異,詎論疏與親。
【校】
①睹,一作“都”,誤。
【注】
朝露: 《漢書》:“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師古注:“朝露見日則晞,人命短促亦如之。”
我人: 《瓔珞經》:“盡觀世界,空無我人。”《華嚴經》:“此中無少物,但有假名字。若計有我人,則為入險道。”
空有: 《后漢書》:“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章懷太子注:“不執著為空,執著為有;兼遣謂不空不有,虛實兩忘也。”鳩摩羅什《維摩詰經》注:“佛法有二種:一者有,二者空。若常在有則累于想著,若常在空則舍于善本。若空有迭用,則不設二過,猶日月代明萬物以成。”
懸解: 《莊子》:“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郭象注:“以有系者為縣,則無系者縣解也。縣解而性命之情得矣,此養生之要也。”陸德明注:“縣音玄,解音蟹。崔云:以生為縣,以死為解。”
生病: 《維摩詰經》:“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浮幻: 《西域記》:“人命危脆,世間浮幻。”
戰勝: 《韓非子》:“子夏見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勝故肥也。’曾子曰:‘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者戰于胸中,未知勝負,故臞。今先王之義勝,故肥。’”
其二
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
無乘及乘者,所謂智人舟。
詎舍貧病域,不疲生死流。
無煩君喻馬,任以我為牛。
植福祠迦葉,求仁笑孔丘。
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辀。
念此聞思者,胡為多阻修。
空虛花聚散,煩惱樹稀稠。
滅想成無記 ① ,生心坐有求。
降吳復歸蜀,不到莫相尤。
【校】
①想,顧元緯本作“相”。
【注】
無乘及乘者: 《楞伽經》:“諸天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如來乘;我說此諸乘,乃至有心轉,諸乘非究竟;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無有乘建立;我說為一乘,引導眾生故,分別說諸乘。”
生死流: 《涅槃經》:“善斷有頂種,永度生死流。”
喻馬: 《涅槃經》:“譬如大王有三種馬:一者調壯大力;二者不調,齒壯大力,三者不調,羸老無力。王若乘者,當先乘誰?應當先乘調壯大力,次乘第二,后及第三。調壯大力喻菩薩僧,其第二者喻聲聞僧,其第三者喻一闡提。”
為牛: 《莊子》:“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迦葉: 《法苑珠林》:“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此三佛同姓迦葉。”又釋迦文佛之大弟子亦名迦葉。僧肇《維摩詰經》注:“迦葉以貧人昔不植福,故生貧里,若今不積善,后復彌甚,愍其長苦,多就乞食。”
聞思修: 學人修習禪觀,有聞、思、修、三法,謂聞法、思惟、修習,能生智慧。《遺教經》:“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
空虛花: 《楞伽經》:“觀一切有為,猶如虛空花。”《仁王經》:“世諦幻化起,譬如虛空花。”
煩惱樹: 《佛遺教經》:“實智慧者,伐煩惱樹之利斧也。”《涅槃經》:“是經即是剛利智斧,能伐一切煩惱大樹。”
無記: 釋氏說心有三種:以思惟世間雜善等事為善;思惟世間五欲因緣為惡;善惡不形,寂然昏住為無記。
降吳歸蜀: 《蜀志·黃權傳》有“降吳不可,還蜀無路”之語,右丞借用其字,承上而言,以喻滅想生心,皆非入道之徑耳。
上一篇:王維《贈遠二首》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同王十三維哭殷遙》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