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丁柴桑[1]
【原文】
有客有客[2],爰[3]來爰止。秉直司聰,于惠百里[4]。飡勝如歸[5],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由。載言載眺,以寫我憂[6]。放歡一遇,既醉還休[7]。寔欣心期[8],方[9]從我游。
【注釋】
[1]丁柴桑:柴桑丁縣令。
[2]有客有客:出自《詩經·周頌·有客》:“有客有客。”東漢鄭玄箋注:“重言之者,異之也。”
[3]爰:出自《詩經·小雅·斯干》:“爰居爰處。”鄭玄箋注:“爰,于也。”爰止: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中引《詩經·小雅·采芑》:“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
[4]于惠百里:為全縣帶來福祉。于,為。百里,代指全縣。
[5]飡(cān)勝如歸:悅納正確的意見有如皈依真理一般。飡,通“餐”,勝:正確的意見。歸,皈依。
[6]寫:除。
[7]還:通“旋”,隨即。
[8]期:期許。
[9]方:開始。
【譯文】
有一位尊貴的客人,從外地來居住在這里。他辦事公正,體恤民情,恩澤遍及百里山川。他悅納明諫如皈依真理一般,聆聽善言總像第一次聽到一般愉悅。
我們不僅思想和諧一致,而且良緣使得我們多次愉快地相處。一邊談心,一邊遠眺,我心中的憂愁也隨之煙消云散。一見如故,我們豪飲盡歡,不醉不歸。我們開始交游,彼此交心,這確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賞析】:
這是一首殘詩。柴桑縣是作者的老家,丁柴桑指的是柴桑縣姓丁的縣令。在前縣令劉程之的引見下,作者與丁柴桑逐漸成了莫逆之交。
這首詩的開頭,陶淵明就用了《詩經·周頌·有客》中的句子:“有客有客。”在筆者看來,有兩重含義:一是借用《詩經·周頌·有客》中周成王對于商朝賢臣微子的熱忱,來表達自己對于客人的態度;二是以微子的賢明比喻丁縣令的美德。“秉直司聰,于惠百里。”“飡勝如歸,聆善若始。”是對丁縣令的溢美。
作者在第二段展現出他輕松而率性的一面。一見朋友就盡情歡暢痛飲,一醉方休。這是陶淵明對待摯友的常態。雖然有些意猶未盡,但考慮到這是一首殘詩,作者應該在遺佚的部分把意思表達清楚了。
“秉直司聰,于惠百里。飡勝如歸,聆善若始”,是對朋友的贊美,這又何嘗不是作者的理想呢?
這首詩的確切年代已不可考。作者這個烏托邦式的幻想和現實中百姓飽受兵災家破人亡的慘狀形成對比,可見作者的向往和無奈之情。
上一篇:陶淵明《述酒》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酬劉柴桑》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