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原文】
其一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屢空[1]既有人,春興[2]豈自免?夙[3]晨裝吾駕,啟涂[4]情已緬[5]。鳥哢[6]歡新節[7],泠風[8]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是以植杖翁[9],悠然不復返。即理愧通識,所保[10]詎乃淺。
其二
先師[11]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12],轉欲志長勤[13]。秉耒[14]歡時務[15],解顏勸農人。平疇[16]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17],既事[18]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19]。日入相與歸,壺漿勞[20]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注釋】
[1]屢空:多次空空,形容貧窮。見《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注【4】。
[2]春興:指春天開始務農。
[3]夙:早?!对娊洝ばl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p>
[4]啟涂:啟程。
[5]緬:遠。
[6]哢(lòng):鳴叫。
[7]新節:新春。
[8]泠(líng)風:小風。《南華經·齊物論》:“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
[9]植杖翁:見識高遠的隱士?!墩撜Z·微子》:“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10]所保:保全自己的真實本性。
[11]先師:孔子。
[12]此句的含義是難以追念完成孔子的教誨。《詩經·邶風·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13]長勤:長期忙于農事。
[14]秉耒(lěi):持犁。
[15]時務:此指農事。
[16]平疇:平曠的土地。
[17]歲功:此指一年之收成。
[18]既事:此指務農。
[19]“耕種……”句:含有享受安靜,不受打攪的意思。《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蜃討撊辉唬骸B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里作者以長沮、桀溺這類隱士自居。
[20]勞:慰勞。
【譯文】
其一
以前聽聞南畝良田,可惜沒有親自來看看。如今我既然已如顏回般貧困,那么春耕的時節不免要過來。清晨已經準備妥當,登上大路,我的心已飛向田園。鳥語花香,迎接新的春天,微風陣陣,送來余香。寒竹覆蓋住荒廢的小路,那片土地因罕有人跡而顯得疏遠。見識高遠的隱士,悠然而去不再回來。我所知曉的道理怕是要愧對通識之士,保全自己的真實本性實非易事。
其二
先師孔子遺留下這樣的教誨,擔心我們沒有獲得真理而勝于擔心我們貧窮。瞻望先師的足跡,我怕是難于達到,只希望一生在田間勞作。持著鋤頭,我興致勃勃地干著農活,滿面春風地勸慰著農民。遠處的風徐徐吹向平曠的土地,茁壯成長的新苗似乎也在迎接新春的到來。雖然沒有獲取一年的收成,務農本身也已帶來很多快樂。勞作的農民有時候會休息一會,過路的游者無人問津。日落而息,我們相伴回家,提著酒壺問候相近的鄰居。長吟著先賢的詩句,我慢慢關上柴門,姑且做一個躬耕隴畝的農民。
【賞析】
本詩作于公元403年,作者三十九歲。兩年前,作者的母親去世,作者一直服喪在家。就在本詩寫成的那一年,作者目睹了桓玄一步步逼朝廷封自己為楚王,并篡晉為楚。那一年詩人有點國破家亡的慨嘆。樂觀如陶淵明者此時也不免心灰意冷,委身田園只是他無奈而主動的選擇。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以前聽聞南畝良田,可惜那時沒有親自來看看。當年未曾遂意,如今了卻了仕途之心,才有心情來享受這田園之趣。
作者再度自況顏回:“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如今我既然已如顏回般貧困,那么春耕的時節不免要過來。“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已緬”,清晨已經準備妥當,登上大路,作者的心已飛向田園。
“鳥哢歡新節,泠風送馀善”,融情于景。既然仕途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與成就感,那么歸隱就是一番大樂趣。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寫這些景物的目的不僅僅在景物本身上,更重要的是為下面的文字鋪陳。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边@無疑是作者自況。在作者而言,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是不配當隱士的。這樣看待平民,在晉朝是很難得的。
最后,“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作者所知曉的道理怕是要愧對通識之士,保全自己的真實本性洵非易事。這也是陶詩中為數不多的把對于自己勞作時的描寫過渡到面對先賢的卑微。一邊勞作,一邊在勞作中體悟生命的真諦。
如果說第一首詩有鮮明的個人色彩,那么第二首詩則將個人的感情融入了天地與自然。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先師,指孔子。我們可以想見約二十年后,陶淵明雖窘迫尷尬但不失灑脫的情形。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瞻望先師的足跡,怕是難于達到,希望一生在田間勞作。作者承認自己無法完全如顏回那般安貧樂道,當然更程度上也有自己無法左右的時局的原因,于是希望效仿先賢,做伯夷、叔齊這樣的人。
就踏踏實實地做一個農民吧,“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持著鋤頭,興致勃勃地干著農活,滿面春風地勸慰著農民。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懷新”二字融情于景。“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筆者猜想,不僅“即事多所欣”,怕是種高粱等釀酒食材也帶給作者不少滿足感吧。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在智慧的隱者之上,似乎又蒙上了《桃花源記》中的景象,依依入畫。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碧諟Y明的鄰居和他本人一樣率性真誠,豪爽慷慨,反觀《桃花源記》和這首詩,不難看出理想與現實更為深刻的區別,即無情與有情的區別。筆者認為,只有做到內在的無情,才能真正實現他渴望的堯舜之治。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遍L吟,在魏晉時期,是人與天地交流的一種方式。同時,“聊”字反映出作者似乎心有不甘,作者的隱居是無奈的,因為他在仕途中尋找不到光明。
上一篇: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