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1:31:52

與子儼等疏

【原文】

告儼、俟、份、佚、佟[1]:天地賦命[2],生必有死。自古圣賢,誰獨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3]四友[4]之人,親受音旨[5]。發斯談者,將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6]故耶?吾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每以家弊[7],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8],必貽俗患。俛辭世[9],使汝等幼而饑寒。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10],敗絮自擁,何慚兒子[11]。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12],室無萊婦[13],抱茲苦心,良獨內愧。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14]。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15]疏。緬求[16]在昔,眇然[17]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18],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19]。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20]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穎川韓元長[21],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北汜稚春[22],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3]雖不能爾,至心[24]尚之。汝其慎哉!吾復何言。

【注釋】

[1]儼、俟、份(bīn)、佚、佟:陶淵明的五個兒子。

[2]賦命:給予生命。

[3]見《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4]四友:據《孔叢子》記載,顏回、子貢、子張、子路為孔子四友。

[5]音旨:要義。

[6]外請:即分外期求。

[7]弊:貧寒。

[8]為己:為自己。

[9]俛:同黽(mǐn)勉。俛辭世,指努力不與社會同流合污。

[10]見《后漢書·列女傳》:“初,霸與同郡令狐子伯為友,后子伯為楚相,而其子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書于霸,車馬服從,雍容如也。霸子時方耕于野,聞賓至,投耒而歸,見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視。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臥不起。妻怪問其故,始不肯告,妻請罪,而后言曰:‘吾與子伯素不相若,向見其子容服甚光,舉措有適,而我兒曹蓬發歷齒,未知禮則,見客而有慚色。父子恩深,不覺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今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子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終身隱遁。”

[11]是句是說自己沒有資格說兒子們的缺點。

[12]靡:無。二仲:求仲,羊仲。

[13]《高士傳》:“王曰:‘守國之政,孤愿煩先生。’老萊子曰:‘諾。’王去,其妻樵還,曰:‘子許之乎?’老萊曰:‘然。’妻曰:‘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隨以鞭捶;可授以官祿者,可隨以鉞。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投其畚而去。老萊子亦隨其妻,至于江南而止。”萊婦:老萊子之妻。

[14]羲皇上人:羲皇之前的人民。古人樸素地認為,越是先民就越是純粹。

[15]好(hǎo):很。

[16]緬:懷念。求:期望。

[17]眇然:渺然。

[18]不遺:沒有嫌棄。

[19]見注【3】。

[20]班荊:鋪滿樹枝。

[21]韓元長:名融,字元長。《后漢書·韓韶傳》:“子融,字元長。少能辯理而不為章句學。聲名甚盛,五府并辟。獻帝初,至太仆。年七十卒。”

[22]濟北汜(fàn)稚春:濟州北部的汜稚春,是晉代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家累計七代沒有分家,共有財產,但全家人沒有有意見的。

[23]語出《詩經·小雅·車舝》,后史遷《孔子世家》中有言:“《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4]至心:至誠之心。

【譯文】

告知儼、俟、份、佚、佟幾個孩子:天地賦予生命,有生就必定有死。自古而今圣賢之中,誰能單單免除死亡呢?子夏曾說過:“生死由命運決定,富貴由老天安排。”顏回、子貢、子張、子路等人的學生,親耳聽過孔子的教誨。子夏發表這樣的言論,難道不是因為走投無路和揚名顯達不可妄自追求,長壽與夭折永遠不可能在命運之外求得的緣故嗎?我已經活了超過五十歲,而窮苦潦倒備受煎熬,常常因為家里無法言說的苦難,不得不四處奔走求告。我性格剛強才能笨拙,與諸多事物多有不合。自己思量作為我這個人那樣下去必會在俗世留下禍患。于是我努力擺脫世俗事務不與他們同流合污,這樣使你們從小就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我曾感喟于孺仲賢妻的話,破棉襖包裹著自己,又何必因為兒子不如別人而羞慚呢?這已經是一個道理了。我只遺憾沒有求仲、羊仲二位那樣的鄰居,家中沒有像老萊子的妻子那樣的婦女,抱著這等的苦心,實在是內心很慚愧。我年少時曾學習彈琴、讀書寫字,偶爾喜歡悠閑清靜,打開書卷如有收獲,便高興得忘記了吃飯。看到樹木交錯蔭蔽,應時的候鳥不同的鳴聲,我也歡心愉悅十分高興。我常常說:五六月里,在朝北的窗下躺著,遇著涼風一陣一陣地吹過,便自認為是伏羲氏這樣的人了。我的思想淺薄,見識稀少,認為這樣的愿景可以保持下去。時光成功地逝去,投機討巧的本領還是遠離我。緬懷追求過去的那種生活,渺茫得連一點希望也沒有!自從生病以來,我的身體逐漸接近衰老消減。親戚朋友們不拋棄,常常用藥物石劑給我醫治,我擔心自己的壽命將有限了。你們一群孩子年紀幼小,家中貧苦,常常擔負打柴挑水的勞動,什么時候才能不用干這些粗活呢?思慮這些事在我的心上,我又能說什么呢。可是你們兄弟幾人雖然不是一母所生,應當想著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鮑叔和管仲瓜分錢財時,互不猜忌;歸生和伍舉久別重逢,在路邊鋪上荊條就坐下暢敘舊情,于是才使得管仲憑失敗者走向成功者,伍舉在逃亡的經歷后回國立下功勞。他們尚且能夠做到這樣,何況你們是同一父親的人呢!穎川的韓元長,是漢末的名士,身居卿佐的位置,八十歲時離世。兄弟在一起居住,直到年老掉光牙齒。濟北的汜稚春,是個晉代有操行的人,他家累世七代共同擁有財產,全家無人有怨恨的表現。《詩經》說:“敬仰古人的道德則像敬仰高山,對古人的高尚行為要努力效法和遵行。”雖然我們不能達到那樣高的境界,至誠之心要崇尚他們的美德和高行。你們一定要謹慎做人啊!我又有什么話好說呢。

【賞析】

本文作于公元415年,陶淵明五十一歲。其時作者瘧疾發作,弟弟妹妹都先他而逝,好友劉遺民也在這一年過世,所以在給五個兒子的所謂遺言里,陶淵明愧疚地寫下“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的句子。

這篇《與子儼等疏》的核心內容主要是交代——或希望——五子同心。

作者首先表明了對于死亡的坦蕩:“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賢,誰獨能免?”再引用《論語》中子夏的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闡發近乎宿命論般的觀點:人的窮窘和富貴不可以強求,壽夭亦是命定。

然后過渡到自己的生平,并表達了對兒子們的歉疚,自己已經五十多歲了,少年窮苦,性格剛強,做事不為他人考慮。感慨自己沒有善鄰賢妻鼓勵自己的隱逸生活,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于是“抱茲苦心,良獨內愧”。

接著寫到自己對于官場中所謂的人際關系深感厭惡,自從瘧疾纏身,遂有“緬求在昔,眇然如何”之嘆,所幸的是親朋好友還想著自己,但“自恐大分將有限也”,自己怕是時日無多。

于是對兒子們擔心道:你們什么時候才能不從事苦力勞作呢?好好努力吧,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最后化用《史記·孔子世家》中引用的《詩經》章節結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再度表達了希望自己,同時也希望孩子們,對于生命高度的崇敬與追尋。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陶淵明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