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①
【題解】
開元十五年初,李白出蜀東游,不幸臥病揚州,當時功業(yè)未成,卻久病纏身,不免感慨頗深,于是寄詩給蜀中摯友趙蕤,以抒發(fā)思鄉(xiāng)懷友之情。
這首詩從自愧功業(yè)未就寫起,而后抒寫思鄉(xiāng)念友之情,字里行間如訴如泣又娓娓道來。結構上順著感情的發(fā)展脈絡,跳躍性并不大,直抒胸臆的語言并沒有夸張渲染而凸顯出感情真摯自然,層次井然,煉詞造句處處貼切。雖然是詩人早朝創(chuàng)作,豪放的浪漫主義風格尚未形成,但駕馭文字的能力還是令人無比嘆服的。
【原文】
吳會一浮云②,飄如遠行客。功業(yè)莫從就,歲光屢奔迫③。
良圖俄棄捐④,衰疾乃綿劇⑤。古琴藏虛匣,長劍掛空壁。
楚冠懷鐘儀⑥,越吟比莊舄。國門遙天外,鄉(xiāng)路遠山隔。
朝憶相如臺,夜夢子云宅。旅情初結緝,秋氣方寂歷⑦。
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適⑧。
寄書西飛鴻,贈爾慰離析⑨。
【注釋】
①淮南:指今江蘇揚州一帶。趙徵君蕤(ruí):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今四川鹽亭縣)人。他很有學問,又有骨氣,是李白蜀中摯友。徵君:古代士人經(jīng)朝廷征聘者叫征士。徵:同“征”。君為敬稱,故稱趙征君蕤。
②“吳會”句:吳會,即吳、會二郡,今江蘇省東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帶地方。浮云:用浮游之云以喻自己到處漫游。
③歲光:歲月光陰。奔迫:急迫,形容光陰匆匆而逝。
④良圖:良好的打算,即遠大的政治抱負。俄:很快。捐:原作“損”,據(jù)王琦本改。
⑤綿劇:形容疾病嚴重,遷延不愈。
⑥楚冠懷鐘儀:此句全詩校,一作“楚懷奏鐘儀”。
⑦“旅情”二句:結緝,即糾纏郁結。寂歷:凋零疏落。
⑧“故人”二句:一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誰與適”。適:適意,這里指友人歸合。
⑨“寄書”二句:飛鴻,即鴻雁。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故而以飛鴻比喻所寄贈的這首詩。離析:別離,不得會聚。
【譯文】
如今我成了吳會之地的一片浮云,飄然不定如同一位遠行的客人。想建立功業(yè)卻一直無處可以成就,時光歲月就這樣急迫地流走了。
遠大的政治抱負很快也跟著受到損傷而消失了,我感到日漸衰老,而且這一場大病遷延不愈,似乎越來越重了。古琴放入空匣好久沒有彈奏,長劍掛在空空的墻壁上也沒有力氣舞動了。
楚囚鐘儀奏樂歌吟依舊用楚音,那是因為他心在懷念楚國,越人莊舄貴富不忘家鄉(xiāng),病中仍用越國的語言。而國都的大門尚在遙遠的天外,回鄉(xiāng)的路也被崇山峻嶺遠遠隔斷。
白天,我回憶起司馬相如的琴臺,夜晚我夢中見到了揚雄的故宅。旅住之情此時正在糾纏郁結,秋氣蕭瑟寒涼,感覺正在與心一起凋零疏落。
秋風吹入松林,古松更顯蒼勁清朗,草尖上的露珠晶瑩閃亮成白茫茫一片。思念故人,可如今卻是見不到,唯有托在幽幽長夢里前去與你相會。
此時,我拜托西飛鴻雁捎去一封書信,送給你,以安慰那不得會聚的離別之情。
上一篇:李白《江行寄遠》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渡荊門送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