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注釋|賞析
水光瀲滟晴方好②,山色空蒙雨亦奇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④。
注釋
①作于熙寧六年(1073)。
②瀲滟(liànyàn):水波蕩漾的樣子。
③空蒙:細雨迷蒙的樣子。
④“欲把”二句:西子,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這是說西湖風光無論晴天還是雨天都很迷人,如同西施一樣,無論淡妝還是濃飾都很美麗。西湖又有“西子湖”的別稱,就來源于蘇軾這首詩的比喻。
賞析
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常常是蘇軾觀照的對象,他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加以表現,往往涉筆成趣而又蘊含哲思。這首寫西湖的詩中,作者用晴時的水光瀲滟和雨時的山色空蒙來概括西湖無時而不美,又由于在詩人作家“眉若春山,眼如秋水”一類的比喻中,美女的秀眉與俊眼總是被比喻成山和水,蘇軾此處則順理成章地反其道而用之,以人比物,巧妙地將傳說中捧心蹙眉、淡妝濃抹皆不失其美的西施比喻成西湖,使現實中的西湖山水獲得一種純凈、雅致的境界,楚楚動人而又超凡脫俗。這首詩的妙處不僅在于以短短四句寫盡西湖之美,還因其中蘊含著深刻哲理,作者用“淡妝濃抹”的比喻、用“亦”與“總”的言外之意,暗示著讀者要善于發現、善于認識和善于欣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的美。
此題原有兩首。其一曰:“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朝曦”寫的是晴天的西湖,“晚雨”寫雨中的西湖,“此意自佳君不會”,意思是不管是晴天雨天,西湖都有它領略不盡的無窮風采,可惜一般人卻領會不到這一點,只知道欣賞晴中的西湖,不知道欣賞雨中的西湖,“一杯當屬水仙王”,不如敬一杯酒給水仙王吧,只有這長年累月呆在湖畔廟里的水仙王盡情領略了西湖富于變化、多姿多彩的全部風光,只有它才稱得上是作者的知己。所以在第一首西湖詩里,作者寫“朝曦”、“晚雨”,寫“此意自佳”,就為第二首西湖詩打下了很好的鋪墊,第二首西湖詩就進一步描寫了無論在什么狀態下都極為迷人的西湖之美,以及作者所領悟到的蘊含在客觀事物當中的深刻哲理。蘇軾一向強調美的多樣性,欣賞風景是這樣,對于書法、繪畫以及文學創作,也一向強調多樣的審美風格。就像他在一首評書法風格的詩里所說的:“短長肥瘠各有態,玉環飛燕誰能憎。”(《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他用楊玉環和趙飛燕來比喻藝術風格的多樣性,楊玉環是胖的,趙飛燕是瘦的,但她們各有各的美,和“淡妝濃抹總相宜”一樣,都是讓人賞心悅目的。
上一篇:蘇軾《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賞析
下一篇:《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古詩旨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