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們要美麗的生靈不斷蕃息,
能這樣,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
既然成熟的東西都不免要謝世,
嬌嫩的子孫就應當來承繼芬芳:
但是你跟你明亮的眼睛結了親,
把自身當柴燒,燒出了眼睛的光彩,
這就在豐收的地方造成了饑饉,
你是跟自己作對,教自己受害。
如今你是世界上鮮艷的珍品,
只有你能夠替燦爛的春天開路,
你卻在自己的花蕾里埋葬了自身,
溫柔的怪物啊,用吝嗇浪費了全部。
可憐這世界吧,世界應得的東西
別讓你和墳墓吞吃到一無所遺!
譯解
據傳統的解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至126首,是獻給一青年男子的;第127至152首是獻給一黑膚女郎的。我們也可以懷疑這種解釋。
“譯解”里用“愛友”一詞即意味著不一定指男性,可以指朋友(男性),也可以指情人(女性)。“愛友”也不一定限于指某一固定的人。在有些篇章里,假定對方為男性比較講得通,如開頭的若干首,特別是第3、第20首,以及第40—42首等。
這首詩里詩人對愛友說:“美的東西老了都要死,須得子孫來承繼那美。但你跟自己的美(‘明亮的眼睛’)結了親,也就是說,你只靠自己,只欣賞自己的美,來維持自己的美,而不靠別人,不同別人結婚,不讓子孫來承繼美,這,固然維持了你的美,同時卻與自己為敵,因為你不跟別人合作,你的美將不能留傳后世。你名為吝嗇,實則浪費;好像溫柔,其實頑固。請你為世界設想,結婚吧,這樣,你的美就能由子孫來傳給世界。否則,你就等于毀滅了世界應得的東西,因為你的美是世界(人類)應當繼承的東西呀!”
在詩人看來,他的朋友的美質不應是僅屬于他個人的,而應當屬于世界,屬于人類。這里,莎翁的思想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傳宗接代”“接續香火”毫無共同之處。后者的著眼點在祖宗,前者的著眼點在后代。一個是向后看,一個是向前看。莎翁把獨身主義同自私聯系起來,正是由于他著眼于人類的未來。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一〇》賞析|原文|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