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瓦硯
【原文】
磚瓦賤微物①,得廁筆墨間②。
于物用有宜③,不計丑與妍。
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④?
用之以發(fā)墨⑤,不及瓦礫頑⑥。
乃知物雖賤,當(dāng)用價難攀⑦。
豈惟瓦礫爾⑧,用人從古難。
【注釋】
①賤微物:低下微賤的東西。
②廁:廁身,參與,混雜在其中。
③于:對,對于。宜:相適宜;合適。
④豈不:難道不……?怎么不……?表反問語氣。
⑤發(fā)墨:研磨時出墨多而且快。
⑥頑:指質(zhì)地頑鈍,反而能快速磨出很多墨。
⑦攀:攀比,比較。
⑧惟:只有。爾(ěr):如此,這樣。
【譯文】
磚石瓦礫,原本是低下微賤的東西,卻能得以用作硯石置身于筆墨之間。
只要對于事物來說,是相適宜的,成了有用之物,就不必去計較它的粗丑與美妍。
金子不能說不是寶貴之物,至于玉石,又怎能說它不是堅硬的物品呢?
用這兩樣?xùn)|西來磨墨,反而不如這瓦礫的頑鈍更能適用。
你要知道,物品即便自身低下微賤,但只要有用武之地,就提升自身價值,甚至高不可攀。
豈止只有瓦礫是這樣,在選用人才方面,不知為什么,從古到今都是那么艱難。
【賞析】
此詩約作于景祐四年(1037年),當(dāng)時歐陽修任在夷陵期間。本詩中所說的“古瓦硯”是歐陽修的友人謝伯初贈送的。謝伯初時任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法曹,某日在古孔雀臺遺址拾到一塊瓦當(dāng),之后改制成瓦硯寄贈給歐陽修。當(dāng)時歐陽修非常喜愛此硯,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并借此慨嘆古今量才用人之難的現(xiàn)狀。
詩中開篇首先肯定了磚瓦是低微卑賤之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卻能“得廁筆墨間”,能夠登上書香雅苑這樣的大雅之堂,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于物用有宜,不計丑與妍”的驗證。也就是說,有用之物就不必在意其外形相貌的美丑,以此詮釋了“物有所用”的道理。接下來用金屬與玉石相比擬。“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雖然世人公認金屬高貴、玉石堅硬,但將其拿來制作墨硯,就遠不如既微賤,又粗丑頑鈍的磚瓦更能研得墨來,而且出墨又快又多。到此作者給出了“乃知物雖賤,當(dāng)用價難攀”的定論。的確,物品即便自身低下微賤,但只要有用武之地,就會提升自身價值,甚至高不可攀。結(jié)尾以“豈惟瓦礫爾,用人從古難”作結(jié),是以磚瓦比興,抒發(fā)了自己對于國家選用真正人才不該以出身論貴賤,否則選才一定無比艱難的慨嘆。
本詩語言平和有力,字字珠璣,不求文辭華麗,重在說理,讓人讀起來大有為之一振之感。
上一篇:歐陽修《南歌子·鳳髻金泥帶》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