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臺春(芳草碧色)
【原文】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1]。飛絮亂紅,也似知人,春愁無力[2]。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3]。到今來,海角逢春,天涯行客[4]。愁旋釋,還似織[5]。淚暗拭,又偷滴[6]。漫佇立,倚遍危欄,盡黃昏,也正是,暮云凝碧[7]。拼則而今已拼了,忘則怎生便忘得[8]。又還問鱗鴻,試重尋消息[9]。
【題解】
《帝臺春》,《唐音癸簽》卷十三《唐曲》云是唐教坊曲名。
關于這首詞的作者,有三種說法。一說為李璟作。見《十國春秋·元宗本紀》:“元宗《帝臺春》詞,稱為絕倫?!倍f為李甲作。見《詞綜》:“《帝臺春》詞,李甲作?!毕伦⒃唬骸白志霸A亭人?!比f為李煜作。多家選本都把此詞歸入李煜詞集。
這首詞仍脫不了南唐時期柔婉詞風的影響,但詞里多用口語和直白語言來念舊游、懷遠人,與李煜早期詞風格十分接近。
【注釋】
[1]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南陌,無實指,代指野外阡陌。這兩句說,春草一片碧綠,小路上到處是芳香的春草?!拜螺隆倍?,暗含別意。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p>
[2]飛絮亂紅,也似知人,春愁無力:飛絮,飛揚的柳絮。亂紅,隨風飄落的紅花。這三句寫早春景色,以詞人看之,飛絮亂紅似知人意,隨風輕輕飛揚,與人的春愁一樣,無力無勁。秦觀《春日》中的“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與此詞意同,都是寫詞人眼中的早春景象。
[3]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盈盈,女子嬌美之態。拾翠侶,古人春游,采集百草為樂,結伴而采。鳳城,京都。寒食,節令名,清明前兩天。這兩句是倒置,意為:記得當年在春末寒食季節,侍女們攜手做伴,踏春野游,采拾百草,京都周圍充滿了笑語歡聲。
[4]到今來,海角逢春,天涯行客:這三句寫現實,當年的歡樂已成為記憶,今年又逢春暖時節,而我卻在天涯海角作客,看到的是異地春色。
[5]愁旋釋,還似織:旋,很快。春愁很快消釋,但又很快回來了,就像織布用的梭子一樣,來回穿動,無窮無盡。
[6]淚暗拭,又偷滴:這兩句與上兩句意同,傷心的淚剛剛擦掉,又滴落下來了。“暗”“偷”二字極妙,是對心理的刻畫,表示不愿讓旁人看到。
[7]漫佇立,倚遍危欄,盡黃昏,也正是,暮云凝碧:危欄,高欄。盡黃昏,一直到黃昏。這里交代了時間地點。為了解愁,自己到樓臺閣亭去看春景,隨意而行,靠遍了所有高高的欄桿,一直到黃昏時分,心情還是很暗淡,黃昏的云彩凝結著碧色,也凝結著我的愁恨。
[8]拼則而今已拼了,忘則怎生便忘得:拼,割舍。該割舍的舊情已經割舍了,但怎么還是忘不掉呢?
[9]又還問鱗鴻,試重尋消息:鱗,代魚。鴻,雁。指魚雁傳書。結尾兩句言明意旨所歸,我還是希望能得到舊時情人的音信,重新打探她的消息,以重溫舊情,聊釋新恨。
【譯文】
春草一片碧綠,阡陌上到處都是芳香的春草。飛絮亂紅,好像知道人的心意,隨風輕輕飛揚。記得當年在春末寒食季節,侍女們攜手做伴,踏春野游,采拾百草,京都周圍都充滿了笑語歡聲。現在又到了春暖時節,我卻在天涯海角作客,看到的是異地春色。
春愁消釋了,但很快又回來,就像織布用的梭子一樣,無窮無盡。傷心的淚剛剛擦掉,又流了下來。為了解愁,到樓臺閣亭去看春景,隨心所欲地行走,倚遍了所有高高的欄桿,就這樣一直到黃昏時分,心情仍然像黃昏的云彩,滿是愁恨。該割舍的舊情已經割舍了,但怎么還是念念不忘呢?希望能得到舊時情人的消息,以重溫舊情,聊釋新恨。
【賞析】
這首詞的主題是感舊懷人。上片由眼前景寫到往日情,再回到現今的狀況,交叉運用順敘、倒敘。詞中的內容寫春天芳草遍陌,飛絮亂紅,正適合踏春野游。到現在還清晰地記得當年與意中人一起攜手踏春,笑語歡聲至今不絕于耳。而現在自己卻獨身遠行,孤苦伶仃,無人陪伴。
下片則直抒胸臆。往事帶來的痛苦太讓人難以承受了,主人公想盡一切辦法嘗試去忘記,包括拭淚、倚危欄、拼卻割舍等,但還是無濟于事。于是,又重新燃起希望,想知道戀人現今的情況來撫慰心中憂愁。
上一篇:李煜《后庭花破子(玉樹后庭前)》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悼仲宣銘(嗚呼)》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