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王山人歸布山①
【題解】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李白夫人許氏病故于任城,孔巢父等人大約是前來吊唁,李白當(dāng)時寫有《送韓準(zhǔn)裴政孔巢父還山》,還有與友人魯頌告別的《別魯頌》。李白還遇到了來自布山的王山人,臨別時作《贈別王山人歸布山》贈別。
詩中流露出詩人向往隱居生活和求仙訪道的思想。
【原文】
王子析道論②,微言破秋毫③。
還歸布山隱④,興入天云高。
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⑤。
我心亦懷歸⑥,屢夢松上月⑦。
傲然遂獨(dú)往,長嘯開巖扉⑧。
林壑久已蕪⑨,石道生薔薇。
愿言弄笙鶴⑩,歲晚來相依。
【注釋】
①布山:又名布金山,在泰山西南八十里,今肥城境。
②析道論:析,意為分、解之意。道論:道家之經(jīng)論。
③微言:精妙之論。秋毫:謂精微之理。《三國志·魏書·管輅傳》裴松注:“《輅別傳》曰:何尚書神明精微,言皆巧妙,巧妙之至,殆破秋毫。”
④還(huán)歸:返回。
⑤瑤草:傳說中的仙草,如靈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長生。亦泛指珍異之草。衰歇:猶衰落;止息。
⑥懷歸:思?xì)w故里。
⑦上月:上弦月。
⑧巖扉:借指隱士的住處。
⑨林壑:指隱居之地。
⑩愿言弄笙(shēng)鶴:愿言,《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笙:“愿,念也。”弄笙鶴,用王子喬事。《列仙傳》卷上: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至?xí)r,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
【譯文】
王山人你剖析仙道的高見,精妙之論足以使這悟道的精微之理更加透徹。你馬上就要返回布山繼續(xù)過隱居生活了,逸興定會高入云天了吧?
勞請你能不能多待幾天再回去呢?難道是怕你仙山上的瑤草會衰落而止息生長嗎?
我思?xì)w故里之心愈加嚴(yán)重,也很想回去隱居,屢屢夢見松間上弦月。你當(dāng)年傲然獨(dú)往,長嘯一聲,開鑿巖石修筑隱居之所。只可惜現(xiàn)在隱居之地久已荒蕪,石道兩旁都長滿了薔薇。
等到冬天到來的時候,我會去你那里,和你一起弄笙戲鶴,風(fēng)雨相依。
上一篇:李白《贈內(nèi)》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贈孟浩然》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