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題解】
有學者認為此詩是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加之以“附逆”的罪名被長流夜郎,路經江夏時游黃鶴樓所作;另有學者則認為此詩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東歸,途經江夏時老朋友史郎中在江夏特意陪他游覽了當地名勝黃鶴樓。當時那悠悠笛聲給憑欄遠眺的李白平添了無限思緒,興會之余,他寫下了這首詩。
詩中描寫了李白游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歷,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抒發了詩人滿腔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全詩四句,前兩句寫詩人的生活遭遇和心緒,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后兩句點題,寫在黃鶴樓上聽吹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原文】
一為遷客去長沙②,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釋】
①郎中:官名,為朝廷各部所屬的高級部員。欽:當是史郎中名。一作“飲”。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謂史欽,其生平不詳。黃鶴樓:古跡在今湖北武漢,今已在其址重建。
②遷客:被貶滴之人。指賈誼,一說指史郎中。此處作者自比。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
③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漢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落梅花: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韻倒置,亦含有笛聲因風散落之意。
【譯文】
世事難料,昨日還在朝為官,今朝我竟一下就成了被貶謫的官員,如今孤零零地行進在去往長沙的途中;回憶起往事,不禁舉目西望長安,目光所及之處,只有云霧迷茫,不知何處才是我的家鄉?
好在友人不棄,今日與史郎中欽在黃鶴樓上觀光對飲,忽聽得一陣吹奏玉笛的聲音,那笛聲正是哀婉的《梅花落》,如怨如訴,如歌如泣,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寒冬的梅花,片片寒意,令人頓時覺得凄涼無比。
上一篇:李白《上之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