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①
【題解】
此詩寫于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秋天。李白于天寶三年(744年)被“賜金還山”,于是他離開了長安,到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游歷,其間杜甫也因料理祖母喪事奔走于鄭州、梁園(今開封)之間。兩人時常在梁宋間相會、同游。次年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游江東,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臨行時李白寫了這首送別詩。
全詩以醉別開始,干杯收官,首尾呼應,充滿豪放不羈、樂觀曠達的思想,給人鼓舞但不纏綿哀傷的送別情調。
【原文】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②。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③。
秋波落泗水④,海色明徂徠⑤。
飛蓬各自遠⑥,且盡手中杯。
【注釋】
①石門:山名,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北。杜二甫:詩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稱杜二甫。
②池臺:池苑樓臺。
③金樽開:這里指兩人開懷暢飲。
④泗水:水名,在山東省東部,源出山東泗水縣陪尾山,向西流經曲阜、兗州,由濟寧入運河。
⑤徂徠:山名。徂徠山,又稱龍徠山、馱來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今位于泰安市東南部。
⑥飛蓬:一種植物,莖高尺余,葉如柳,花如球,常隨風飛揚旋轉,故名飛蓬,又稱轉蓬。
【譯文】
距離這一次痛飲大醉后還有幾天就要分別了,這里的池苑樓臺,我們都已經登臨游覽過了。
不知道什么時候還能在石門山的路徑之上,有我們重逢在那里共同開懷暢飲的情景。
眼前如此迷人的秋景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泗水之中,海天一色的澄澈照亮了遠處的徂徠山。
如今我們就像這飛蓬一樣各自飄遠,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聚,姑且讓我們拿起手中的酒杯一起喝個痛快吧!
上一篇:李白《魯東門觀刈蒲》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一百四十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