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一首①
【題解】
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當時杜甫正從云安(今四川云陽)前往夔州的船上。
這首詩描寫的是夜泊之景。但詩人寫月夜沒從空中之月寫起,而是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描寫了水中月影、江水之清明,刻畫出一幅寧靜而安謐的月夜美景;然后又轉而寫了江岸,沙灘如雪,夜宿沙洲的白鷺蜷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地安恬入睡,與靜夜構成和諧之美,同時又表現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這和平境界的可愛,惟有飽經喪亂的不眠人才能充分體會。因此說,短短四句便充分地洋溢出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于自然界生靈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脈相通的。
【原文】
江月去人只數尺②,風燈照夜欲三更③。
沙頭宿鷺聯拳靜④,船尾跳魚撥刺鳴⑤。
【注釋】
①漫成:即詩人一時隨手之作。
②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
③風燈:船桅桿上掛著照夜的燈,有紙罩避風。
④沙頭:沙灘邊,沙洲邊。
⑤撥剌:魚在水里跳動所發出的聲音。
【譯文】
今夜的江水很平靜,月亮慢慢升上高空,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便顯得離我只有幾尺遠,小船桅桿上掛著照夜的燈盞,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柔和,看時辰,現在將要進入三更天了。
在月光的映襯下,沙灘如雪,夜宿在沙洲邊的白鷺蜷曲著身子,靜靜地臥在沙灘上棲眠;突然船尾方向傳來“撥剌”一聲,我回頭一看,發現一條大魚跳躍著在夜空中畫了一條若隱若現的弧線后,又潛入水中,原來,剛才的聲音正是這條魚所發出來的。
上一篇:杜甫《旅夜書懷》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南鄰》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