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會渡①
【題解】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天,杜甫離開同谷前赴成都。在這次行程中,杜甫寫了十二首紀行詩。此詩為其中之一。詩中“迥眺積水外,始知眾星乾”是神來之筆,大有從駭人險境跳出來的豁然之感,很有“印象派”的神韻。
詩中描寫了路途的艱辛和水陸存在的危險,詩人雖然在艱險面前略有緊張之感,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博大胸懷促使他又無比豁達樂觀,“歌笑輕波瀾”雖然寫的是船夫,但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平穩剛健的性格。在他心靈深處,總是閃爍著希望就在不遠方,到了新去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達觀精神。通篇催人奮進。
【原文】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②。
微月沒已久,崖傾路何難③。
大江動我前,洶若溟渤寬。
篙師暗理楫④,歌笑輕波瀾。
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
入舟已千憂,陟巘仍萬盤⑤。
迥眺⑥積水外,始知眾星乾。
遠游令人瘦,衰疾慚加餐。
【注釋】
①水會渡:一個渡口的名字,大概是指合鳳溪。一作“水回渡”。
②未安:沒有安頓下來。
③崖傾:懸崖前傾。形容山崖陡峭的樣子。何難:何等艱難。
④楫:船槳之類的劃船用具。
⑤陟(zhì):攀登,登高。巘(yǎn):山峰,高山。盤:盤旋而上的山路。
⑥迥(jiǒng)眺:向遠處眺望。迥:遠的意思。
【譯文】
在山路上行走,著實困難,每天都要走上一定的路程,半夜了還沒有找到休息的地方安頓下來。此時,就連發出微光的月牙也早已落山,四周漆黑一片,向前傾斜的懸崖更是令人毛骨悚然,要想通過這條山路,可想而知是何等的艱難。
走著走著,就感覺腳下的地在顫動,忽然看見一條大江橫在我面前,洶涌澎湃的江濤就像渤海一樣寬闊蒼茫。有幾個船夫在黑漆漆的江面上整理著船楫,有說有笑,偶爾還唱起了船歌,根本不把這洶涌的波瀾放在眼里。
夜深了,降霜以后的草木山石都顯得特別濕滑,再加上寒風陣陣,手腳頓時感到冰涼,渾身發冷。在這樣風寒夜冷的時候坐船過江,已經讓人深感千般憂愁,然而過了江還要攀登高山,況且仍然是一條條盤旋而上的險路蜿蜒。
但不管怎樣,路還是要走下去的。等渡過江以后,再回頭遠眺滔滔江水之外的天空,才發現,原來滿天的星星是晶亮干爽的,而絕非是在水中濕漉漉地飄蕩。
長途跋涉畢竟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總會讓人疲憊消瘦,而人若是太過衰弱了,疾病就會接踵而來,我的身體這樣瘦弱,真是令人慚愧,所以為了身體更加強健,此后一定要努力加餐。
上一篇:杜甫《曲江對酒》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水檻遣心二首》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