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行
【題解】
最能,是指駕船的能手。顯然這是杜甫描寫江上水手的一首詩。
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暮春,杜甫由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到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杜甫在夔州游歷風景之時不忘留意當地風俗人情,關心百姓疾苦,這首詩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此詩和《負薪行》應是同時期之作,結構也相似,只是《負薪行》寫的是山中負薪女的凄楚生活,而這首詩則寫的是江上水手,同是通過描述他(她)們的生活狀態,來表達對他(她)們的無比同情。
全詩共十六句,每四句換一次韻。詩寫土風,詞吐真情,文字雖然樸素卻是所含意味深遠。
【原文】
峽中丈夫絕輕死,少在公門多在水①。
富豪有錢駕大舸,貧窮取給行艓子②。
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旅③。
欹帆側舵入波濤,撇漩捎濆無險阻④。
朝發白帝暮江陵,頃來目擊信有征⑤。
瞿塘漫天虎須怒,歸州長年行最能⑥。
此鄉之人氣量窄,誤競南風疏北客⑦。
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⑧?
【注釋】
①峽中:夔州所屬的一個地名。公門:即衙門。此句意是說峽中男子不重讀書為官,多習駕船謀生。
②舸(gě):即大船。艓(dié):指小船。此二句的意思是富人家里有錢就駕駛大船,而窮人則駕駛小船謀生。
③論語:古代名著,是封建社會的教科書之一。隨商旅:即指駕船。
④“欹帆”二句:這兩句插寫操舟的技巧,駕船的人斜帆側舵穿波過浪,遇漩則撇開,遇濆則捎過。欹(qī):傾斜,歪向一邊。漩:是漩渦的意思。濆(pēn):同“噴”,濆涌。無險阻:如覆平地。
⑤頃:剛剛,不久以前。目擊:親眼看見。征:征驗。
⑥瞿塘:峽名。虎須:灘名。行最能:謂通過瞿塘、虎須這兩個險地很容易。行:一作“與”。
⑦氣量窄:氣量狹窄。“誤競”句:出自《左傳》中“南風不競”。浦起龍注:“競南疏北者,競為南中輕生逐利之風,而疏于北方文物冠裳之客也。解者以為恃強慢吝,謬甚。”誤:貽誤。競:競爭,爭先。
⑧“若道”二句:杜甫認為氣量狹窄,并非由地理環境決定,而是因為缺乏教育,故以屈原為證。秭歸縣北有屈原故宅。士:一作“土”。
【譯文】
夔州峽一帶的男子,大多數都不愿意去學堂讀書,也不愿意考取功名到衙門去做官,而是喜歡駕駛船只為業,不怕颶風駭浪,在江水之中出生入死。富豪人家能有一些積蓄,都是駕駛大船游走各地經商,成為商賈巨富,而那些貧窮人家,只能選取一般木材制造的小船,靠打魚或者短途運輸為生。
那些富家的小孩子也只是讀很少的一點書,基本上學會論語為止,等到年紀稍大一些就綰結起頭發,穿戴行船的裝束,跟隨前輩駕駛商旅船,往返于全國各地經商謀生。那些出色的水手能夠斜帆側舵穿波過浪,航行在波濤洶涌的大江之上,能夠靈巧地躲開強大的水流漩渦,穿過噴涌而起的巨浪,穩操舟船暢行無阻。
早晨從白帝城出發,日暮時分就能到達江陵,一日之間就能行駛千里,這都是不久以前我來到夔州之時,親眼目睹這精湛的駕駛技藝才有此驗證。瞿塘峽的江浪漫天,虎須灘更是兇險無比,這一切都無法阻擋長年累月往返于驚濤駭浪之中這些歸州的駕船能手,他們都能輕易通行。
據說這地方的百姓都是氣量狹窄,依我看,這都是因為學問太少而貽誤了仕途之上的考取功名,他們爭先成為南中輕視生死之人而乘上逐利之風,至于像北方冠裳之客那樣的文豪賢士,自然也就略顯稀疏。如果說是因為這里的人天生愚鈍,才致使不能成為英明才俊之士,那么為什么秭歸縣北面的山上,就有偉大詩人屈原的故居呢?可見人們多為生活所迫,才不得不舍棄讀書。
上一篇:杜甫《晝夢》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滟滪堆》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