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夢
【題解】
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杜甫流離到夔州,這首詩寫于大歷二年(公元767年),詩中描寫了杜甫積思成夢,老病潦倒,就連白日小憩,也能夢見故國君臣,充分地表現了杜甫旅居夔州時的憂國思鄉之情。
詩人以“饒睡”入筆,不只是由于春夜的短暫,更有醒來之后的愁思和愿望,巧妙地借說晝夢,將自己晚年憂國思鄉的強烈感情表達出來,于自然流轉中凝聚深厚的思緒,表現了杜甫晚年詩風沉郁蒼茫的特色。此詩運用比興手法,尤顯杜詩的抑郁之中不乏頓挫的磅礴氣勢。
【原文】
二月饒睡①昏昏然,不獨夜短晝分眠②。
桃花氣暖眼自醉③,春渚日落夢相牽④。
故鄉門巷荊棘⑤底,中原君臣豺虎⑥邊。
安得務農⑦息戰斗,普天無吏橫索錢⑧。
【注釋】
①饒睡:貪睡。
②不獨:不僅。晝分:正午。
③眼自醉:形容眼睛像醉了似的不由自主地閉上。
④春渚(zhǔ):春日的水邊,亦指春水。夢相牽:猶言尚末睡醒。
⑤荊棘:叢生多刺的灌木。
⑥豺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據的藩鎮、擅權的宦官等。
⑦安得:哪得,怎樣。務農:從事生產。
⑧橫索錢:勒索錢物。
【譯文】
初春二月,白天漸長,總感覺特別貪睡,整天昏昏沉沉的樣子,這不僅僅是因為夜短覺少才使我在大天白天里也想睡覺。
桃花盛開,那種花香暖意融融,使人的眼晴不由自主地就會自己閉上,春水落日使人沉迷在夢里與魂相互牽繞。
我夢到了故鄉被掩埋在蓬蒿亂草的底下,中原的君臣正被困伏在豺狼虎豹的身邊。
不知要怎樣才能夠結束戰爭,也好讓農民回到土地上從事生產,從此安居樂業,然后普天之下,再也沒有驕橫的官吏進行無情的橫征暴斂。
上一篇:杜甫《無家別》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最能行》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