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題中醒目的“喜雨”二字,乃主旨所在。然而為何而“喜”?這是中國的讀者喜歡究詰的。因為悲喜之間,大義存焉。而其義之高低,乃是意境詩格高低的關鍵處。更何況懷著民胞物與之心,寧愿“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自己則“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詩圣”杜甫,其悲喜之由更有關其意境詩格的體認。盡管此一問題詩中并未明確說明,但從詩人一以貫之的“詩心”,從此詩的著意之處,我們還是可以悟出并有必要稍加闡明的。
有人可能會說雨下在春天,故可喜。雖是如此,但也不盡然。如春雨過甚,以至春寒成災,則何能為喜?因此有必要看看杜甫詩中的“雨”以及他所持的態度。杜甫寫過許多雨詩,如《雨四首》《秋雨嘆三首》《大雨》《晨雨》《對雨》《村雨》《梅雨》《朝雨》《雨晴》《夜雨》《喜雨》《雨不絕》。這些詩中,多有詩人的喜憂之情流露蘊蓄其中,可領悟杜甫“喜雨"”“愁雨"之故。其《秋雨嘆三首》之一云:“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后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詩寫秋雨成災,即使耐雨的決明暫時無虞,但詩人還是擔心此后雨不止,決明會為風雨所摧,故而“三嗅馨香泣”。又其《大雨》云:"西蜀冬不雪,春農尚嗷嗷……風雷颯萬里,需澤施蓬蒿。”其《喜雨》云:“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農事都已休,兵戈況騷屑。”從上述詩句可見,杜甫對風雨的憂喜之情,多與他的憂國憂農之心有關。這一博大的民胞物與情懷,應是解讀《春夜喜雨》一詩思想內涵的基點。他的另一首明確標出“喜”字的《喜雨》詩謂:“南國旱無雨,今朝江出云。”可見他的“喜雨”多與春旱相關。因而,此詩的“喜雨”,恐也與此有關。倘如是,則此詩的思想內涵及其意境標格,也就令人肅然起敬了。
當然,此詩的價值還在于其藝術成就。可說者有三:一即善于立題扣題。一般說詩題乃一篇之主腦,立意之所在。故是否善于立題和扣題,常是成功與否之關鍵。此詩既善于立題,又善于扣題。詩前三句實已將“春夜喜雨”四字扣緊,除“喜”字外,于文字上均有著落,而“喜”字乃暗寫。雨似善解人意有人性之靈物,故知時節而逢春悄至,以此而贊之為“好雨”,詩人之喜悅由此可窺知矣。這三句既是扣題,又是初步表現詩題,以些少詩句而兼詩藝兩美之效,又體現了此詩藝術成就的第二點——善于表現詩題詩意。對詩題詩意的具體摹寫,主要在第二句之后。詩人喜雨,即因是“好雨”,而它正具體表現在“隨風”“潤物”"曉看”“花重”四句上。前人對此頗有會解,謂“隨風”一句,正“是春雨”,而“潛入、細潤,正狀好雨發生”。“紅濕、花重,雨后曉景”,也即經雨的春花,更紅艷豐潤,令人賞愛欣喜,詩人的“喜雨”之情即蘊涵其中。“野徑”“江船”一聯,乃扣題中“夜”字的寫題著意之處,逗露喜意,故人贊其“詠夜雨人神”。因“云俱黑”“火獨明”,均表明云雨籠罩江天大地,蓄足了一夜雨勢,或可稍解旱情,此為可喜一也;而于黑暗的江天間燈火獨明,猶如夜空閃爍中的北斗星,尤令人豁然明朗、欣喜不置,此為可喜二也。
善于煉字遣詞,是此詩另一為人稱道之處。“潛”“潤”“細”“獨”“重”等字乃是詩眼,富有極強而豐富的表現力,乃詩人“晚節漸與詩律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現。《杜臆》稱:“重字無人能下。”仇兆鰲謂:“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于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總之,此詩乃杜甫詠雨的最佳之作。紀昀稱:“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后半尤有神。”又謂:“后四句傳神之筆,則非余子所可到。”誠哉,斯言!
上一篇:《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注釋、翻譯、賞析
下一篇:《杜甫·兵車行》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