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令
建安二十五年
【題解】
曹操臨終前的遺囑。本書輯錄可能不完備。
【原文】
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
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①。吾有頭病,自先著幘②,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時③,勿遺④。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⑤,葬畢便除服⑥;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⑦。斂以時服⑧,葬于鄴之西岡上⑨,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
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⑩,使著銅雀臺?,善待之。于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余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魏志·武帝紀》《宋書·禮志》二,《世說·言語篇》注,《文選》陸機《吊魏武文序》《通典》八十,《書鈔》一百三十二,《太平御覽》五百、又五百六十、又六百八十七、又六百九十七、六百九十九、八百二十、又八百五十九)
【注釋】
①遵古:遵照古代的喪葬制度。根據古時禮制,喪葬應該服孝,并用金玉珍寶隨葬。但在曹操看來,天下未定,要節儉治喪,不能厚葬,所以不要遵古。
②著幘(zé):戴頭巾。
③大服:禮服。
④勿遺:不要遺忘。
⑤十五舉音:哭十五聲。漢文帝規定,吊喪的官員早晚各哭十五聲,其他時間不能哭。
⑥除服:脫掉喪服。
⑦有司:各部門官吏。
⑧斂以時服:尸體裝棺時,穿當時季節所穿的衣服就行。
⑨鄴:曹操時魏國的都城。
⑩伎人:樂隊歌舞藝人。
?著銅雀臺:著,著落。銅雀臺: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所筑,是其晚年娛樂的場所。
?繐(suì)帳:用稀疏麻布制作的靈幔。
?朝晡(bū),脯(fǔ)糒(bèi):朝晡,早晨和下午。脯糒:干肉和干糧。
?月旦:每月的初一。
?伎樂:歌舞。
?余香:遺余的熏香。
?作組履:制作絲帶和鞋子。
?綬:絲帶。
?藏中:庫里。
【精要簡介】
“吾在軍中持法是也”是曹操對自己的治軍總結。
直到臨終前,曹操也沒有忘記他的統一大業,并且告誡后人“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意思是天下還沒有安定,葬禮不必遵循古制,要一切從簡。令文中還指出了古時厚葬的陋習,告誡“葬畢便除服”“無藏金玉珍寶”等。
上一篇:曹操《選軍中典獄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遺荀攸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