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28°的傳奇
幾年前,就有人驚奇地發現,在中國的北緯30°穿行的地方,即從上海到西藏的三一八國道所經之地,要么是魚米之鄉,要么是奇山異水,要么是珍禽異獸,要么是賢達高人。這一點,與處在同一緯度的非洲美洲絕然不同。我沒有在世界范圍內作過比較,但中國的北緯30°區域,我去過不少,倒是可以印證此一區域的確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毓秀之地。
近幾年,又有一個觀點: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北緯28°線上,存在著一個白酒谷。與法國的波爾多,美國的納帕溪谷相比,不但毫不遜色,而且歷史悠久,產品更豐富。這條分屬貴州、四川兩省的狹長的山谷中,在赤水河、沱江乃至長江流貫的高山與丘陵之間,出產了貴州的茅臺、習酒;四川的郎酒、瀘州老窖、五糧液等五大名酒。也可稱作白酒中的五朵金花。按香型劃分,茅臺、習酒、郎酒屬于醬香,五糧液、瀘州老窖屬于濃香。
這條白酒谷自貴州的大婁山脈伸延到四川盆地的南端。幾年來,對這條酒谷我作過多次的游覽與考察。先后到過貴州的茅臺鎮、習水鎮、四川的二郎灘,以及瀘州和宜賓。這里的氣候與地理的確奇特。同一座山峰上,亞熱帶與寒溫帶的植物可以同時生長,南方的荔枝與北方的水蜜桃可以成為它的水果之王;喀斯特地貌與褐紅色的土壤連綿交織,讓它的六月搖曳著蓮花的月白與高粱的猩紅;充沛的雨水與悶熱的天氣,讓它潮濕而又蔥籠。
從無數次的旅行的經歷中,我曾得出這樣的結論,許多充滿詩意的自然,顯然是鬼斧神工的佳構,卻不一定是適合于人類居住的地方。但這條白酒谷卻人煙稠密,我想,這也是它成為白酒谷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特別是在農耕文明的時代,某種商品,特別是奢侈品的原產地,最初它必然也是這些商品或奢侈品的消費地。如絲綢、瓷器、紫砂、茶葉、白酒,等等。它們既是大眾不可或缺的消費品,也是貴族以及富人樂意享受或者收藏的奢侈品。白酒谷中的五朵金花,便是這樣的國粹。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五朵金花中的茅臺,享有最高的美譽度。前幾年,我寫過一篇《茅臺鎮夜飲》的文章,記述我品飲茅臺的愜意感受。爾后又寫了《飛觴赤水河》,記錄我品飲青花郎的愉悅。不過若從造酒的歷史與綿遠的傳承來看,瀘州老窖無疑是可以拔得頭籌的。
大家都知道北宋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用他的彩筆盡情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當時北宋的GDP占了全球的百分之八十。財富的極度膨脹帶來了生活的極度奢華。從《清明上河圖》中,可看到汴梁的城市化程度處于世界的最前列,僅城市居民的職業就有九百多種。在同一時期,一位進士出身的詩人唐庚為瀘州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百斤黃鱸膾玉,萬戶赤酒流霞。余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
鱸魚片切得像白玉一樣溫潤,可見當時的川菜已經上升為藝術了。而荔枝與渡頭的客艇,讓人想見了一個江邊商埠物產的富庶與龐雜的客流。最重要的是“萬戶赤酒流霞”,據我理解,這萬戶的赤酒,指的不是徹夜轟飲的酒樓,而是釀造美酒的作坊。也就是說,在十一世紀的末葉,瀘州就是一座實實在在的酒城了。
瀘州關于酒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的八世紀。瀘州古稱江陽。曾經擔任周平王宰相的尹吉甫,就是江陽人。尹吉甫不但是西周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大詩人。曾被孔子刪定的《詩經》,最早由他編纂而成。他有一首《大雅》詩:“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據學者研究,詩中的清酒,當為當時巴國所產。江陽古屬巴國,如果以尹吉甫記載的清酒為起點,瀘州釀酒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了。茅臺酒最早的記載始于公元前二世紀的漢武帝,兩相比較,瀘州酒的歷史早了六百余年。
誠然,當時的酒,與今天的茅臺與瀘州老窖相去甚遠。只是從這些零星的資料推斷,遠在中國的上古時代,白酒谷就成了釀酒的吉壤,而綿延兩千余年而從未間斷的,便是瀘州的酒業史了。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一定不是速成的。一個享譽人間的著名品牌,成就它的第一關鍵是時間。時間可以打敗所有的對手,但時間不會打敗自己。瀘州作為酒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但瀘州這一品牌的歷史,雖然遠低于酒鄉,距今卻也走過了近七百年的漫漫長途。元朝泰定年間即公元一三二四年,一個名叫郭懷玉的釀酒師經過三十多年的摸索,發明了“釀酒新麯藥”,這是瀘州大麯酒的開山鼻祖。一百零一年之后,即明朝洪熙元年,另一位瀘州酒業的作坊主施敬章發明了“窖藏釀造法”,這是瀘州老窖確立品牌最為關鍵的一步。自此又過了一個半世紀,一五七三年即萬歷元年,第一個專營老窖酒的商號“舒聚源”產生了,此是瀘州老窖批量生產乃至遠銷天下的開始。舒聚源的窖池群,代代相傳。到今天,它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過,這窖池群并沒有放在博物館中僅作國寶珍藏,它們還非常健康而飽滿地活著,從這些窖池中釀出的美酒,即“國窖1573”,這是瀘州老窖的極品。作為中國濃香酒當之無愧的代表,它有著出身高貴的王者風范。
那一日,我參加“高粱紅了”的采風活動來到瀘州,主人盛情邀請我品嘗“國窖1573”,并告訴我,這酒是國家認證的綠色有機食品。所謂綠色與有機,一是它造用的高粱并非收購,而是在自己的二十萬畝種植基地上,不施農藥與化肥精心培養的糯紅品種。因為這種高粱,才使得“國窖1573”保證了甘醇與綿遠的濃香品質;二是該酒的生產過程,每一個環節即從用水到麯藥都保證了它的純潔,充滿生物的活性而又遠離污染。
在漫長的歲月里,供養我們的一切食品都是衛生的、天然的。可是在今天,能喝上一口放心的水甚至都成了奢望。此時有人告訴你,這酒是綠色的有機食品,你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應該說,“國窖1573”同茅臺一樣,是酒中的奢侈品。我們說它出身高貴,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必須永遠都是讓人放心的飲品。
那一夜,微醺之后,呼吸著綿綿的酒香,我在雨后的長江邊上散步。看著瀘州的燈火樓臺,我心中想:這個城市從遙遠的歷史中走來,它還會走向更加遙遠的歷史。在匆匆的歲月里,它總是在“舊貌變新顏”的故事中循環往復。從江陽到瀘州,它變得太多太多。但有三點它是不變的:第一,它總是與長江為伴;第二,它被定格在北緯28°的白酒谷中;第三,它是一座永葆青春的酒城。酒在這座城市里,不是夸張的消費與瘋狂的縱欲,而是一種文明存續與發展的方式。
2012年7月31日于龍潭書院
上一篇:熊召政《坐冷板凳》
下一篇:熊召政《《淮河文化系列叢書》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