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篇
曹操曰:欲戰必先算其費,務因糧于敵也。
想要發動戰爭,必須要算好費用、糧秣、車馬、軍械等。本篇講述的是經濟實力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曹操曰:馳車,輕車也,駕駟馬,凡千乘。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也。一車駕四馬,卒十騎一重。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廄二人主養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車駕牛。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凡三人也。帶甲十萬,士卒數也。
四匹馬拉一輛車,稱為一駟。革車,運送軍需物資的車。杜牧在注引《司馬法》中曰:“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币话賯€人是一隊,輕重車各有千輛,共十萬人,所以又稱為帶甲十萬。曹操計算出來的非直接戰斗人員遠少于上面的數字,可見是壓縮了非戰斗人員的數量,節省開支。
一車駕四馬,原是“萬騎之重,車駕四馬”,今從《御覽》。卒十騎一重,原作“率三萬軍”,今從《御覽》。
千里而饋糧,
曹操曰:越境千里。
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曹操曰:謂贈賞猶在外。
除去所謂“日費千金”的開支外,還應該有“贈賞”一項。原本“贈”作“購”,今已改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屈力,
曹操曰:鈍,弊也;屈,盡也。
長久在外用兵,會使力量磨鈍、士氣受挫、物資耗盡等,這是作戰的弊端,也是力量耗盡的表現。
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曹操曰:雖拙有以速勝。未睹者,言其無也。
作戰貴在神速,時間長了,就會兵疲、氣挫、力盡、財竭,就更沒辦法速勝了。等你虛弱的時候,諸方來犯,后果不堪設想。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曹操曰:籍猶賦也,言初賦民便取勝,不復歸國發兵也。始載糧,后遂因食于敵,還兵入國,不復以糧迎之也。
兵役不會征集兩次,糧秣不會從國內運輸三次,此后便要就地取材。
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曹操曰:兵甲戰具,取用國中,糧食因敵也。
在敵國就地征集糧食。
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曹操曰:軍行已出界,近師者貪財,皆貴賣,則百姓虛竭也。
界,指國界。指部隊士兵及其家屬的負擔過重而致使財竭。
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
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財殫盡而兵不解,則運糧盡力于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費也。
古時候九百畝是一井,十六井是一丘。用兵過久,國家必須要征收賦稅,致使百姓疲憊不堪,負擔過重;部隊士兵也都是破車疲馬,裝備下降。
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dùn)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曹操曰:丘牛謂丘邑之牛,大車乃長轂車也。
指戰爭過程中,補給線不宜拉的過長,戰爭時間不宜拖得太久。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曹操曰:六斛四(dǒu)為鐘。計千里轉運,二十鐘而致一鐘于車中也。,豆秸也;稈,禾藁(gǎo)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轉輸之法,費二十石得一石。一云,音忌,豆也,七十斤為一石。當吾二十,言遠費也。
明智的將帥都懂得在敵國就地取食,因為從國內運糧補給的話,要付出二十倍的代價。
故殺敵者,怒也;
曹操曰:威怒以致敵。
在敵人面前要威嚴而憤怒,教育軍中上下要同仇敵愾。
取敵之利者,貨也。
曹操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軍中沒有豐厚待遇,就無法吸引人才;軍中沒有獎賞制度,就無法激起人才的積極性。
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
曹操曰:以車戰能得敵車十乘已上,賞賜之。不言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者賞之,而言賞得者何?言欲開示賞其所得車之卒也。陳車之法,五車為隊,仆射(yè)一人。十車為官,卒長一人。車十乘,乘將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別言賜之,欲使將恩下及也?;蛟?,言使自有車十乘已上與敵戰,但取其有功者賞之,其十乘已下,雖一乘獨得,余九乘皆賞之,所以率進勵士也。
對《孫子兵法》中獎賞制度的補充,要對部下廣施恩德,激發部下的進取心。
而更其旌旗,
曹操曰:與吾同也。
對待俘獲車卒的辦法,就是“更其旌旗”,這個和曹操想的一樣。
車雜而乘之,
曹操曰:不獨任也。
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曹操曰:益己之強。
戰勝敵人之后,可以利用敵人的裝備來強大自己,用俘獲的士兵充實自己的兵力,如此一來,則會越戰斗越壯大。
故兵貴勝,不貴久。
曹操曰:久則不利。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曹操曰:將賢則國安也。
上一篇:曹操《以高柔為理曹掾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又上書讓封》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