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封田疇令
建安十四年
【題解】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上表請封田疇為亭侯,食邑五百,被田疇拒絕,曹操也沒有勉強田疇。
后來,曹操認為論功行賞政策一定要貫徹執行,于是又下了這道《爵封田疇令》。
【原文】
蓨令田疇①,至節高尚②,遭值州里戎、夏交亂③,引身深山,研精味道④,百姓從之,以成都邑。袁賊之盛,命召不屈⑤。慷慨守志,以徼真主⑥。
及孤奉詔征定河北,遂服幽都⑦,將定胡寇,時加禮命⑧。疇即受署⑨,陳建攻胡蹊路所由⑩,率齊山民,一時向化?,開塞導送,供承使役,路近而便,令虜不意?。斬蹋頓于白狼?,遂長驅于柳城?,疇有力焉。
及軍入塞?,將圖其功,表封亭侯,食邑五百,而疇懇惻,前后辭賞?。出入三載,歷年未賜,此為成一人之高,甚違王典?,失之多矣。宜從表封?,無久留吾過?。(《魏志·田疇傳》注引《先賢行狀》)
【注釋】
①蓨(tiáo):古縣名,今河北省景縣南部。田疇剛歸順曹操時,被曹操推舉為茂才,任蓨令。實際上田疇一直隨軍工作,根本沒有到任。
②至節:又作“志節”。
③戎夏交亂:戎,指烏桓。夏:指公孫瓚等。在田疇的家鄉,烏桓和公孫瓚等人相互作亂,田疇則帶著族人躲到山里避難。
④研精味道:研究、體味精神的哲理。
⑤命召不屈:袁紹父子前后五次召聘田疇,田疇都拒絕了。
⑥徼真主:徼,尋求。真主:真命天子。
⑦幽都:幽州。當時,幽州被袁紹次子袁熙統治,最后被曹操征服。
⑧時加禮命:又作“特加禮命”。指特地以禮相召。
⑨受署:接受了任命。
⑩蹊(xī)路:山間的小路。
?向化:歸順。
?虜:對敵人的蔑稱,此處代指烏桓。
?蹋頓于白狼:蹋頓,烏桓的首領。白狼:古山名,今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縣東。
?柳城:當時烏桓的中心城池。
?及軍入塞:等到大軍成功進入盧龍塞。
?前后辭賞:從一開始的表封,田疇就一直推辭。
?王典:國家的法制。
?宜從表封:應該接受從前的封賞。
?無久留吾過:在曹操看來,上一次答應了田疇的謝封,并不是明智的舉動,違背了國家的法制。所以,這是自己的過失,一定要加以糾正,不能讓過失再繼續下去。
【精要簡介】
在此篇令文中,曹操表揚了田疇的個人品格和功勛,總結有三點:一是田疇生于亂世,卻能夠獨善其身,沒有答應袁紹的多次召聘而等來了明主;二是田疇的是非觀念非常強,曹操征討烏桓時,田疇帶著山民在前方為大軍開道,攻其不備,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三是班師后,田疇沒有倚仗自己的功勞,而是推辭了封賞。
這些做法,曹操都給予了肯定,但最后話鋒一轉,又說到論功行賞是國家法制,不能因為個人的名聲而損害了國家法制,希望田疇能夠接受之前的封賞。
上一篇:曹操《求賢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留荀彧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