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出唱三首
【題解】
戰國后期,開始出現追求長生不老的神仙說,方士鼓吹長生不老之術,當時的人們也開始四處求“神仙”,希望得到長生不老之身。秦始皇的《仙真人詩》算是最早的游仙詩。曹操的《氣出唱》三首便屬于這一類,用質樸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描繪了曹操渴望長生不老、將希望寄予神仙身上的內心想法。
【原文】
其一
駕六龍①,乘風而行。行四海外②,路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谿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游。驂駕六龍飲玉漿③。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玉闕下④,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開玉心正興⑤,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心恬澹,無所愒欲⑥。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樂府詩集》卷二十六)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高百丈,浮云為之蓋。仙人欲來,出隨風,列之雨。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訚訚⑦!酒與歌戲⑧,今日相樂誠為樂。玉女起,起舞移數時。鼓吹一何嘈嘈⑨。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乘云駕龍,郁何蓩蓩。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來者為誰?赤松王喬⑩,乃德旋之門。樂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樂府詩集》卷二十六)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磪砟硌?,爾自為神。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東西廂,客滿堂。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長樂甫始宜孫子。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樂府詩集》卷二十六)
【注釋】
①六龍:代指天子的車駕。
②四海: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根據方位可以分為東海、南海、北海、西海,此處代指天下。
③驂(cān)駕:駕馭。
④玉闕:相傳是天帝、神仙的居所。闕:《宋書·樂志三》作“關”。
⑤開玉心正興:玉,《宋書·樂志》中作“王”。正興:興致正濃時。
⑥愒(kài)欲:荒廢及欲求。
⑦訚(yín)訚:說話和悅而又能夠明辨是非。訚訚:《樂府詩集》中作“閭閭”。
⑧歌戲:歌唱嬉戲。
⑨一何:多么。
⑩赤松王喬:赤松,上古時期的神仙。王喬:傳說中的仙人。
?游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又稱洞庭山、有緣山。
?磪(cuī)(wěi)砟(zuò)硌(luò):磪,高峻之貌。砟硌:巖石排列不整齊的樣子。
?行觴(shāng):行酒。
?何央:什么中央。
【精要簡介】
游仙詩是曹操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氣出唱》其一寫了詩人乘龍而行,游歷泰山、蓬萊山等,與仙人一起喝酒,希望仙人能夠賜予詩人不老之藥,可以得道升仙;《氣出唱》其二則描述了眾位仙家參加宴會的場景,場面盛大;《氣出唱》其三則融入了一些世俗化的情景,如“客滿堂”,再如眾仙家祝福已有長生不老之軀的西王母“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等。
曹操的《氣出唱》三首,眾人對它的評價貶多于褒,認為曹操寄希望于求仙問道上,思想過于消極。不過,縱觀曹操的一生,此種評價似乎過于絕對。曹操是一代梟雄,機智敏謀,東征西討,志在建立曹氏天下,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這和不問俗事、遠遁紅塵的求仙之路完全不同。所以又有評論家說,當時盛行仙玄之風,社會各界、士大夫階層中不乏喜近仙道者,曹操之所以創作游仙詩,就是為了把這一部分人團結起來,服務于他的統治。
上一篇:曹操《明罰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求言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