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門行五首①
【題解】
《步出廈門行》是曹操使用樂府舊題,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烏桓凱旋時創作的一組詩。本詩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曲“艷”;第二部分《觀滄海》描繪的是大海包蘊萬千的景象,以景托志,抒發詩人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第三部分《冬十月》描述的是凱旋途中的所見所聞;第四部分《土不同》寫了黃河以北地區的冬天和民風特色;第五部分《龜雖壽》則抒發了詩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情懷。
【原文】
其一 艷②
云行雨步③,超越九江之皋④。臨觀異同⑤,心意懷游豫,不知當復何從。經過至我碣石⑥,心惆悵我東海⑦。
其二 觀滄海⑧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⑨,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踴起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其三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鹍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镈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其四 土不同
鄉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蘴藾深奧?。水竭不流,冰堅可蹈。土隱者貧?,勇俠輕非。心常嘆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其五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樂府詩集》卷三十七)
【注釋】
①步出夏門行:樂府曲調名。《晉書·樂志》下,題作《碣石篇》。
②艷:序曲,相當于“引子”。余冠英有注:“艷辭不整齊,和正曲四章不同,又有不甚可解的地方,可能本是用散文寫的序,后來合樂時用做艷,為了遷就樂調,不免改變原來的句逗。”
③云行雨步:雨點稱為雨腳,雨下稱為步。意為滾滾黑云,大雨瓢潑而下。
④皋(gāo):水邊的高地。
⑤臨觀異同:臨觀,親自去觀察。異同:大軍進退時的不同意見。
⑥碣石:山名,今河北昌黎西北十五里。
⑦東海:渤海。
⑧觀滄海:正曲的第一章,寫的是登碣石望滄海的情形。
⑨澹(dàn)澹:水波動蕩的樣子。
⑩洪波踴起:洪波,巨浪。波、踴:《宋書·樂志》中,“波”作“濤”,“踴”作“涌”。
?星漢:銀河。
?冬十月:建安十二年九月從柳城班師,第二年正月回到鄴城,途中經歷了整個冬季。本詩則是描述了歸途中的所見所聞。
?孟冬:冬季的第一個月,也就是夏歷的十月。
?霏霏:多而密的樣子。
?錢镈(bó):泛指農具。
?流澌浮漂:河中漂流的冰塊。
?蘴(fēng)藾(lài)深奧:蘴藾,蔓菁和蒿草。深奧:深廣、茂盛的樣子。
?土:汲古閣本中,“土”下有注解為“一作士”。
?嘆怨:因為不滿社會現狀而發出的嘆息和怨恨。
?盈縮:生命的長短。
【精要簡介】
《步出廈門行》,樂府舊題,又稱為《隴西行》。
本詩一共有五章。第一章開頭的“云行雨步”寫出了大雨滂沱之勢,用惡劣的環境映襯出詩人不暢的心境。最后兩句寫出詩人想要登高望海,以解心中的愁悶;第二章則寫出了登碣石望滄海的景象,寫出了波瀾壯闊的大海,寫出了大海吞月的壯美,借此隱喻自己也有如大海般寬闊的胸懷。本章通篇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以景寫人,情景交融,展現出詩人迫切希望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第三章寫了冬天的景象,前八句描繪了北方冬天的自然風光,后六句則寫了農民結束了農忙、客店開張的情景,一片和諧的景象;第四章則寫出了河朔地區的風土民情,描繪了這一地區寒冷的氣候,如“流澌浮漂”“錐不入地”“冰堅可蹈”等,第九句和第十句則寫出了河朔地區士人貧困、俠士輕法的事情,表達了詩人對此等狀況的憂心,更加確定了社會安定的重要性;第五章屬于這組詩的升華部分,描述了詩人偉大的志向,展現了詩人的理想抱負。整首詩慷慨激昂、情緒飽滿,可謂建安文學的典范之作。
上一篇:曹操《曹植私出開司馬門下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步戰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