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昭儀馮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漢元帝昭儀馮媛》人物故事小傳
馮媛(公元前?—前6年),右將軍馮奉世之女。元帝劉奭即位,馮媛被選入宮,很受元帝寵愛。初為長使、美人,生信都王(后為中山王)后被拜為婕妤。一次,元帝觀看斗獸,突然有一頭熊跑出,攀欄桿欲撲殿上,后宮姝麗皆驚惶逃逸,唯有馮媛挺身而前,擋住熊的去路。由此更得元帝敬重,一年后尊其為昭儀。元帝死,為信都太后。不久即隨子回歸封國。哀帝即位,一直對馮媛不滿的傅昭儀以太后的身分,借有人誣告馮媛祝詛哀帝和自己的機會興起大獄,馮媛被迫自殺,許多親屬或自殺,或被殺。時在公元前6年。直到馮氏的孫子漢平帝即位,才處罰了一些誣告者。
〔正 史〕
孝元馮昭儀,平帝祖母也。元帝即位二年①,以選入后宮。時父奉世為執金吾。昭儀始為長使,數月至美人②,后五年就館生男,拜為婕妤。時父奉世為右將軍光祿勛,奉世長男野王為左馮翊,父子并居朝廷,議者以為器能為其位,非用女寵故③也。而馮婕妤內寵與傅昭儀等。
建昭④中,上幸虎圈⑤斗獸,后宮皆坐。熊佚出圈,攀檻欲上殿。左右貴人傅昭儀等驚走,馮婕妤直前當熊而立,左右格殺熊。上問:“人情驚懼,何故前當熊?”婕妤對曰:“猛獸得人而上,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當之?!痹坂祰@,以此倍敬重焉。傅昭儀等皆慚。明年夏,馮婕妤男⑥立為信都王,尊婕妤為昭儀。元帝崩,為信都太后,與王俱居儲元宮。河平⑦中,隨王之國。后徙中山,是為孝王。
后征定陶王為太子,封中山王舅參為宜鄉侯。參,馮太后少弟也。是歲,孝王薨,有一男,嗣為王,時未滿歲,有眚病,太后自養視,教禱祠⑧解。
哀帝即位,遣中郎謁者張由將醫治中山小王。由素有狂易病⑨,病發怒去,西歸長安。尚書簿責擅去狀,由恐,因誣言中山太后祝詛上及太后。太后即傅昭儀也,素常怨馮太后,因是遣御史丁玄案驗⑩,盡收御者官吏及馮氏昆弟在國(11)者百余人,分系洛陽、魏郡、巨鹿。數十日無所得,更使中謁者令史立與丞相長史大鴻臚丞雜治(12)。立受傅太后指,幾得封侯,治馮太后女弟(13)習及寡弟婦君之,死者數十人。巫劉吾服(14)祝詛。醫徐遂成言習、君之曰:“武帝時醫修氏剌治武帝得二千萬耳,今愈上,不得封侯,不如殺上,令中山王代,可得封。”立等劾奏祝詛謀反,大逆。責問馮太后,無服辭。立曰:“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太后還謂左右:“此乃中語,前世事(15),吏何用知之?是欲陷我效也!”乃飲藥自殺。
先未死,有司請誅之,上不忍致法,廢為庶人,徙云陽宮。既死,有司復奏:“太后死在未廢前。”有詔以諸侯王太后儀葬之。宜鄉侯參、君之、習夫及子當相坐者,或自殺,或伏法。參女弁為孝王后,有兩女,有司奏免為庶人,與馮氏宗族徙歸故郡。張由以先告賜爵關內侯,史立遷中太仆。
哀帝崩,大司徒孔光奏“由前誣告骨肉,立陷人入大辟,為國家結怨于天下,以取秩遷,獲爵邑,幸蒙赦令,請免為庶人,徙合浦”云。
《漢書》卷九七
〔注 釋〕
①二年:公元前48年。②“昭儀”句:長使以及后文的美人、婕妤、昭儀等等,皆為皇帝妃嬪的稱號,由皇帝冊封之。③非用女寵故:意為馮昭儀的父親馮奉世和哥哥馮野王是靠他們自己的能力當上大官的,而不是靠馮昭儀這個裙帶關系。④建昭(公元前38年—前34年):漢元帝劉奭的最后一個年號。⑤虎圈:宮中飼養猛獸的獸圈。⑥男:指馮婕妤之子。⑦河平(公元前28年—前25年):漢成帝劉驁第二個年號。⑧禱祠:祈禱一類的迷信活動。⑨狂易?。阂蔀轳?。發作時人不能自制,歇斯底理。⑩案驗:立案調查。(11)國:指封國。(12)雜治:這里指聯合審理。(13)女弟:妹妹,后面的“習”是人名。(14)服:承認;認罪,服罪。(15)中語:指皇宮中的人才知道的事。前世事謂前朝發生的事。這里指馮昭儀在元帝朝為保護元帝當熊而立之事。
上一篇:《楚王劉英》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楚王劉英》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漢宣帝母王翁須》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漢宣帝母王翁須》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