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馬敘倫
馬敘倫(1885~1970),字夷初,一作彝初,號寒香,晚號石屋老人。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現代著名政治家、語言文字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幼年入讀杭州宗文義塾,資質聰穎,學業特優,曾獲書法比賽第一。青年時代加入同盟會。后歷任上海《國粹學報》編輯,上海勞動大學校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新中國成立后,任教育部、高教部部長,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馬敘倫在中國傳統語言的文字、音韻、訓詁各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對文字學的研究貢獻卓著。著有《莊子天下篇述義》《石屋余沈》《石屋續沈》《馬敘倫書法選》等。
馬敘倫像
得唐人寫經之法
馬敘倫是以學者、社會活動家的身份在中國現代史上立足的,但他在書法上下過很大的工夫。他一生精研翰墨,臨池無間,早年臨習歐、褚,進而專攻北碑,后師法魏晉,深得書法藝術奧妙。現代大書法家沈尹默評論馬敘倫書法為: “恣情水墨,超逸繩檢,但求盡意,乃近世之王紹宗也。” 王紹宗系唐代以寫佛經聞名的書法家。
馬敘倫作書,腕肘俱懸,指臂齊運,即使蠅頭小字也不例外,故能使轉自如,拙媚相生。為了學習懸肘作書,他主張從寫壁入手。他說: “寫壁實為無上善法。茍能書壁,則桌上懸肘作書,絕無難矣 。”
從整體氣息來看,馬敘倫的書法扇面具有一種妍美、飄逸的藝術風格。在章法上,前后統一,疏密一致,不浮不躁,渾然一體。點畫則十分精到,一筆不茍,筆筆有交代。無論是起筆、行筆還是收筆,都體現了作者書寫時的認真和從容,反映了作者平靜、悠閑的心態。不僅如此,作者還善于在規整的點畫中追求變化,下筆或輕或重,行筆或疾或緩,收筆或圓或方,可謂字字有法度,筆筆有韻致,將歐陽詢的瘦硬、褚遂良的秀逸、柳公權的剛勁融為一體,達到了一種點畫多姿而又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在結體上,中宮緊密,四周伸展,結構平正,開合有度,點畫之間聯系緊密,相互呼應,深得唐人寫經的精髓。馬敘倫自己曾說:“見余書者皆謂似唐人寫經,其實得其法耳。”
北京馬敘倫故居
《書法》扇面 馬敘倫
上一篇:印章趣談·頓立夫
下一篇:閑章趣談·馬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