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原為廣州附近的一個小鎮。到宋代,已發展成我國著名的四大市鎮之一。到清代前期,被視為嶺南的大都會,四方來此交易者如云,工商業十分繁榮。
佛山主要是手工業城鎮。冶鐵業最著名,鐵鍋生產馳名中外,“牛鍋、鼎鍋、三口、五口之屬,以大分小”。鐵鍋不僅販運到吳、越、荊、楚,還大量銷往外國。
佛山生產的鐵線也很有名。鐵線有大纜、二纜、上繡、中繡、花絲,“以精粗分”,四方商賈到佛山購買鐵線,轉而鬻至各地。鐵線再作加工,制成鐵釘。鐵線行、鐵釘行,工人多至干人、數千人不等。
佛山也出產絲織品,但“紗以土絲織成,花樣用印。生絲易裂,熟絲易毛,牛郎綢質重而細密,本于女紅所自織”。佛山絲織品,不如蘇、杭、寧的絲織品漂亮,所以,只限粵省流行,遠來商人不販運絲織品出境。
佛山的其它商業、小手工業也很發展。白糖、龍眼、荔枝干、陳皮糖、梅糖欖等 “皆賈販彌市”。小手工業如灰爐、土工、木工、石工、金工,鈕、針、鞋、帽、門神、門錢、金花、蓮花、條香,燈籠、爆花等,“皆終歲仰食于此”。
清前期,佛山市面繁榮的盛況是: “萬瓦齊鱗,千舍錯繡。棋布星羅,櫛比輻輳,炊煙亂昏,燈火連晝”,雍正時,已 “綿延十余里,煙戶十余萬”,乾嘉時期,店鋪作坊如林,大街小巷共有622條。
上一篇:《官府對資本主義萌芽的壓制》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年羹堯》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