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黔北之旅·梵凈山·超凡脫俗梵凈山
位于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的神奇、譎怪的梵凈山,東西寬21公里,南北長27公里,總面積約567平方公里。遠遠望去,玉筍插天,霧靄繚繞,神秘莫測。
史書記載,風清月白之夜,梵凈山山中的人可以在巖石上看見自己清晰的影像,而且山形上大下小,若一蒸飯之甑,故又名月鏡山、飯甑山。明代以來,開山建剎,廣修梵宇,古人因“飯甑”與“梵凈”音近,前者落俗,后者清雅,且得佛家超凡脫俗之趣,故以“梵凈”稱之。這里是我國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完整的地區,有被譽為“中國鴿子樹”的珙桐、葉形奇特的鵝掌楸、珍貴的冷杉等種類繁多的植物,有以金絲猴為代表的珍稀動物,更因其曾為西南的佛教名山,“古殿燈燃長白晝,危樓鐘動欲黃昏”(喻政《登梵凈山》),而保留了不少人文遺跡和神奇傳說。
金頂佛光與龍池云霧
梵凈山重巒疊嶂,主峰金頂拔地矗天,雄偉峻峭。一條巨大的裂隙把金頂從頂至麓,劈分為二,稱金刀峽。
相傳金頂原是一根巨大的石柱,釋迦佛和彌勒佛都要把它作為修行之地,爭執不下,就上天告狀。玉皇大帝用金刀劈成兩半,釋迦佛得左巖,彌勒佛得右巖,各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和“彌勒殿”,各設佛龕(現僅留斷垣殘壁)。金刀峽寬不及4米,深卻有90余米。古時峽上下共有三座飛橋相連。上為天仙橋,長約4米,寬1米,用砂石砌成,據說只有仙女才能通過。這座橋至今尚存。在金頂等處,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之際,陽光經過水氣折射,空際有時會出現七彩相間的圓環,觀者的身影會映照在光環之中,這就是“光環隨人動,人影在其中”、“朝見于西,暮見于東”的“佛光”。金刀峽的懸崖上有一泉眼,細流滲出,只容一勺,旋啜旋生,不溢不枯。相傳登山者到此飲一勺,心定氣平,凌絕頂而無畏懼,故稱“定心水”。
在金頂與鳳凰山山脊間,有大小不等的九處長年或季節性水塘,稱“九龍池”。因水氣在矮林中繚繞,猶如飛龍騰云駕霧,故名。相傳遠古時,東海龍王有九個美麗的女兒。她們過膩了龍宮清冷的生活,常偷偷結伴來人間尋找歡樂,她們飛遍人間山山水水,終于在梵凈山找到一片隱藏在林莽中的寶地。這里湖水清澈,林木蔥蘢,她們可以盡情沐浴而不被世人發現。從此,她們就常來這里沐浴嬉戲,輕歌曼舞,度過歡樂的時光。
九皇洞與太子石
梵凈山上,流傳最多的還是李皇娘的傳說。金頂下依石壁建有“九皇洞”,相傳這里是明代萬歷皇帝第九個皇娘——李皇娘的修行之地。據保存在梵凈山上的《茶殿碑》記載:“時在明季萬歷年間,李皇后修行于此,肉身成圣,白日飛升。”金頂腳牛尾河谷有一座秀挺的石峰,頂上有一棵蔥蘢的大樹,人稱“太子石”。
當年,李皇娘上梵凈山修行后,就把太子丟在皇宮里。太子不見皇娘,又哭又鬧。身邊太監告訴他,九皇娘已上梵凈山修行去了。太子便悄悄溜出皇宮,長途跋涉,來到梵凈山金頂腳下牛尾河邊。可是,天遠山高,到哪里去找媽媽呢?太子就跪在山下哭喊起來。一位白胡子老人見太子哭得傷心,囑他“跟在牛屁股后頭走”。聰明的太子就沿著牛尾河一直往上走。走到源頭,快到金頂了,太子看見一個人的身影很像媽媽,便大喊起來:“媽媽!”媽媽沒聽見,卻驚動了神仙。神仙怕觸動李皇娘母子情,不安心修行,就施展法術把太子定在河谷里。太子想見媽媽,一個勁地長,一年就長了幾十丈,三年長得跟梵凈山一樣高。神仙慌了,把一棵樹栽在太子頭上。這棵樹是菩薩的鎮山寶,太子不能再往上長了,化成一根石柱,人們叫它“太子石”,又把九皇娘修煉的那個洞叫“九皇洞”。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草堂寺·覆草構堂一名寺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紹興之旅·紹興·越人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