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活了89歲 (1711—1799年),當了60年皇帝,在世而禪位給嘉慶皇帝,自為太上皇4年。乾隆一朝兩攻準噶爾部,一攻回部 (天山南路),兩攻金川 (大、小金川,皆在金沙江上游),兩攻廓爾喀 (四川、云南之西的烏斯藏之西南為廓爾喀),一攻安南 (今越南),一攻緬甸。共十次戰爭。
這十次戰爭對奠定清朝領土規模,鞏固邊疆,形成今天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乾隆皇帝晚年對其在位期間的武功頗為自得,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十月自制《十全記》,自詡 “十全武功”,且自號“十全老人”。御制既成,令寫成滿、漢兩種文字,四體字。建立碑亭,以昭武功。為一時之盛事。
這十次戰爭,除對回部外,其余戰爭將領們侵欺掩冒,成為風氣。在軍旅之中竟然商賈云集,倡優麇至,綺羅山積,鵝鴨成群,酣歌恒舞,經月連旬。賞賜巨萬,尚不足以盡之。
每次興師,將領們皆拖延時間,因為出師愈久則將領得利愈多。總之,軍隊將領都在發戰爭財,結果弄得國庫空虛,掊克日甚,極大地加劇了社會矛盾。乾隆末年,各地人民起義已在形成。嘉慶元年 (1796年),便掀起了川楚白蓮教起義。
“十全武功” 消耗了國力,加劇了社會矛盾,清朝統治開始由盛轉衰了。
上一篇:《北方發展“區田法”》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臺灣地區換新顏》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