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筆”的來歷
南北朝時候,有個叫鄭譯的人,他學問廣博,多才多藝,在北周曾擔任過要職,被加封為沛國公。隋朝建立以后,他仍然擔任了高官,但由于工作上不負責任,對母親又不孝順,因而被削職為民,返回了原籍。
鄭譯在隋朝建立時有過貢獻,與隋文帝又有同學之誼,所以一段時間之后,隋文帝又想起了他,于是下旨召他回京,打算重新起用。
鄭譯接旨后立即啟程,趕到了醴泉宮,隋文帝在那兒為他設宴接風,一時間非常榮耀。
宴會上,隋文帝對陪同的大臣們說:“鄭譯與我共過生死,經歷過不少危難,對他,我是不會忘記的?!?/p>
說完后,當即命內史令李德林起草任命鄭譯官職和加封爵位的詔令,李德林連聲答應:“馬上照辦!”
正當李德林提起筆來要寫的時候,丞相高穎笑著對李德林說:“且慢!你的筆已經干了呀,還怎么寫呢?”這是一句玩笑話,言外之意是先讓鄭譯送點兒禮物,以作為起草詔書的酬勞。
鄭譯一聽,馬上明白了。他立即認真地回答說:“我一直在山野間生活,接到圣旨后急忙啟程,現在是身無一文,叫我拿什么給李大人潤筆呢!”
看到他那認真的神情,大家都笑了起來。隋文帝看著鄭譯,也禁不住哈哈大笑。
“潤筆”后來就成了一個常用的詞語,它的本義是把毛筆潤濕,后來引申為答謝他人寫詩作文或書寫、繪畫而付出的酬勞。這詞語現在是書面語言,是創作書畫、詩文的酬金的代稱。如:我這是盡興而畫,無須潤筆?。?/p>
上一篇:“流言”的出現
下一篇:“狼藉”的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