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藉”的出自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謀士叫淳于髡。他知識豐富,記憶力強,而且特別幽默機智,善于辭令。他曾多次被齊王派到別的國家辦理外交,總是能夠從容應對,很好地完成任務。
有一次,楚國向齊國大舉進攻,齊國形勢危急,齊王派淳于髡去趙國求救。通過淳于髡的努力,趙國答應派精兵十萬,戰車千輛,與齊國結盟,共同對付楚國。楚軍得到消息后,覺得這仗難以取勝,便改變了計劃,趁著黑夜悄悄地撤軍了。
楚國不戰而退之后,齊王非常高興,在宮中設盛宴為淳于髡慶功。席間,齊王親自為淳于髡敬酒,并熱情地問道:“愛卿,你的酒量如何呢?能飲幾何而醉?”淳于髡微笑著回答說:“臣飲一斗而醉,一石亦醉!”
齊王一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問道:“既然一斗即醉,愛卿怎能再飲一石呢?”
淳于髡也笑了起來,他從容地回答說:“飲酒要看情況,若大王賜酒,執法官在旁,糾察御史在后,臣心情緊張,飲上一斗就醉了。若是朋友交游,久不相見,突然聚會,想起往日的友情,無比激動,這時喝上五六斗才可能醉哩!若是回到故鄉,鄉親相聚,男女雜坐,毫無拘束,盡情而飲,這種情況下,喝上七八斗也可能呀!到了日暮之后,主人送客,特意留下幾個知己,狂歡狂飲,甚至鬧得你穿錯我的鞋,我穿錯你的鞋,杯盤狼藉,雜亂不堪,高興得無法形容,這時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那我飲上一石才醉哩!”
淳于髡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齊王邊笑邊點頭,覺得他說得很有趣。
待大家笑完之后,淳于髡嚴肅起來,他極為莊重地對大家說:“喝酒應該注意適量,常有這樣的說法,酒喝得太多了,就會誤事;快樂到極點了,就會產生悲哀。一切事情都這樣啊!”說罷,他深情地注視著齊王。
齊王會意了,他領會到淳于髡是在暗示自己、勸誡自己啊!因為齊王很愛飲酒,而且一飲酒就通宵達旦。齊王聽取了淳于髡委婉的勸告,從此停止了長夜之飲。
“狼藉”這詞就這樣流傳下來。“狼藉”是亂七八糟的意思。據說,狼愛趴在草上睡覺,睡醒后又把草踐踏得亂七八糟以消滅痕跡。而“藉”就是坐在或躺在(趴在)上面的意思。所以“狼藉”就是形容那亂七八糟、雜亂不堪的樣子。如:杯盤狼藉。由這亂七八糟的意思還可以引申為很壞的意思,如:聲名狼藉。“狼藉”中的“藉”字也可以寫成“籍”字。
上一篇:“潤筆”的來歷
下一篇:“白眼”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