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的出現
武王伐紂,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統一了天下。后來周武王去世,他的兒子繼位,他就是周成王。由于當時成王僅是十余歲的孩子,所以由武王的一個弟弟,成王的叔叔周公攝政,以輔佐成王。
周公姓姬名旦,他品德才華兼備,由他來攝政本來是不錯的,但是由于武王的弟弟有多人,其中有幾個很有野心,因而對周公來主持政務非常不滿。有三個人就特別突出,他們是管叔、蔡叔和霍叔。開始他們是嫉妒和不滿,后來發展到詆毀和破壞。他們到處制造流言,說什么周公攝政,將不利于年幼的君主。這謠言是說周公有野心,要篡位,不會有利于成王。
很快,這些流言傳播開了,京城里一時候議論紛紛,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信以為真,連明智的、有威望的召公也開始對周公產生了懷疑,那年幼的成王就更不知道真相了。
流言的傳播,使得反對周朝的人自然有機可乘。被推翻了的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也活躍起來,他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勾結在一起,并聯絡一些舊貴族,煽動東夷中的幾個部落,居然發動了叛亂。
周公是忠于職守的,他日夜為國事操勞。當他聽到他的兄弟制造的這些流言時,又難受,又痛心。他無法來洗刷自己,只好離開朝廷,暫時回避。他還專門找了召公,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使召公深受感動,消除了懷疑。
周公還寫了一首詩獻給成王。這首詩感情非常真摯,成王讀了后,很快醒悟了,派人趕緊把周公接回來,恢復了對他的信任。
最上層的誤解消除了。在這種情況下,周公受命進行東征,討伐叛亂。經過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勝利,處死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貶謫了霍叔,周朝的政權得到了鞏固。
“流言”這個詞就是在這段歷史中出現的。“流言”就是謠言,指毫無根據的話。它是貶義詞,只能用于壞的方面。如:制造流言,流言蜚語等。
上一篇:“氣節”的出自
下一篇:“潤筆”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