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簡子的遺憾
《韓詩外傳》載周舍立在趙簡子門下三天三夜不走,趙簡子派人問他有什么事。周舍說:“我愿做個直言不諱的臣子,準備好筆墨跟在您身后,見到過錯就記下來,日積月累,以求見到改正的效果。”趙簡子答應了,從此就和周舍同住、同行。不久,周舍死了,趙簡子象死了兒子一樣難過。后來,趙簡子和手下大夫在洪波臺飲宴,酒正喝得酣暢,趙簡子忽然落下淚來。那些大夫慌忙走下座位說:“不知為臣有何罪過?”趙簡子說:“大夫都沒有罪,我想起我的朋友周舍的一句話:千只羊皮不如一只狐貍的腋毛有價值,眾人唯唯諾諾不如一個忠直之士的直言敢諫。過去商紂王耳邊沒有不同聲音,因而滅亡了;周武王耳邊有直言真話,因而昌盛起來。現在從周舍死后,我未曾聽到人們提到過我有什么過失,我的滅亡怕沒有多久了。為此我才難過。”
趙簡子作為春秋末期晉國主持朝政的正卿,深知耳邊經常聽到不同意見,接受別人的監督、批評對于治理國家之重要。可是所有的掌權者都能象趙簡子一樣嗎?
趙簡子對身邊那些唯唯諾諾順情說好話的大夫們雖然沒有深責,但卻用商紂王與周武王身邊不同的人作對比,從而為失去周舍而難過。是不是所有的當政者都能為聽不到批評而難過呢?
周舍那樣敢于找上門去批評當權者,監督當權者,而不順情說好話,古今又有多少人能和他相比呢?
上一篇:趙琮中舉前后
下一篇:趙飛燕掌上舞罷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