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
戰國時期著名軍事謀略家。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初為魯將,曾大敗齊兵,后遭讒赴魏,佐李悝改革法制,整頓軍備,受到魏文侯重用,任西河(今陜西臺陽一帶)郡守,頗有名聲。魏武疑時,因受舊勢力王錯排擠,出奔楚國。楚悼王任其為宛(今河南南陽)守,旋擢任令。相楚期間,他時守明法審令,裁減冗員和無能官員,使舊貴族王邊地墾種,收其祿,以撫養訓練戰士。曾南收揚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使楚國勢日臻駐盛。及楚悼王死,宗寶大臣作亂,他避入王宮,被亂箭射死。《漢書a藝文志》著錄四十八篇,早佚,存《吳子》六篇。一說為后人假托。
吳起一生有很多事例頗為典型,對后人產生影響。其六篇兵法被后人列為武經七書之一,記敘了吳起的政治、軍事謀略思想。在政治上,主張“內修文德,外活武備”。在治軍上,主張軍隊要“以治為勝”,嚴格執行命令,做到“三軍服威”、“士卒用命”。在戰術思想上,繼承孫武“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思想,認為指導戰爭必須針對敵性、天明、地理等不斷變化的客觀情況,審時度勢,采取靈活多變戰法,以達到“不勞而功舉”。其軍事謀略實踐和理論直到現在仍有借鑒作用。
上一篇:吳權借潮
下一篇:周瑜巧使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