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王道與霸道
中國古代君主進行統治的兩種方法。“王道”指儒家所主張的以仁義治天下的統治方法,“霸道”指君主憑借威勢,利用權術、刑賞進行統治的方法。《尚書·洪范》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后孟子把政治分為王道、霸道兩種。指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公孫丑上》),認為霸道是一種憑借實力的強權政治,王道是以道德為基礎的仁政,推崇王道,貶抑霸道。荀子說:“王奪之人,霸奪之與“(《荀子·王制》),“粹而王。駁而霸,無一焉而之”(《荀子·強國篇》)。認為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二者均可強國。但“力木止,義術行”(《荀子·強國篇》)。王道為最理想的政治,霸道次之。漢宣帝主張“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后人多主張王霸并用。宋代“王霸之辯”又起,程朱學派主張王道行仁義,天理流行;霸道假仁義,人欲橫流,崇王貶霸,陳亮與之相對,提出:“王霸并用,義利雙行”。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王莽復古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現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