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王莽復古
王莽于初始元年(8年)代漢稱帝,鑒于西漢末年土地兼并日益嚴重使大批農民破產淪為奴婢的狀況,認為土地私有制是產生土地兼并,貧富懸殊和社會不安的根源,故打出復古的旗幟進行改制,以鞏固他所創建的新王朝。他下令實行“王田制”,“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買賣”(《漢書·王莽傳中》),規定一家不滿八個男子,而占田超過一井(九百畝)的,分余田與九族鄉黨;無田者,按一夫一妻受王田百畝,企圖恢復古代的井田制。但是,由于“王田制”觸動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受到土地私有者的強烈反對,推行不到三年就失敗了。公元10年,王莽又推行“五均”、“六筦”,恢復漢武帝的鹽鐵酒類專賣以及“平準”、“算緡”等舊制,對工、商、虞實行全面管制,以增加稅收。但他在推行過程中,卻任用了一大批大工商業者和腐敗官吏,這些“官工”、“官商”乘機“與郡縣通奸”(《食貨志下》),大肆貪污,打擊了廣大從事工、商、虞的勞動者,致使人民怨聲載道,結果不僅沒有解決階級矛盾,反而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引發了農民起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王玄策出使南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王道與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