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制人·御史應變,播郎抑計
隋大業十三年(617)二月,李密起兵反隋,先后攻占興洛倉和回洛倉,散糧濟貧,一時擁眾數十萬,設大本營于洛口,逼圍東都洛陽。此時隋煬帝正游幸淮南,得悉李密如此威風,大為惶懼,遂滯留江都,不敢還都。從駕驍果(即御林軍)老家多在關中,他們可不愿歸期渺茫地長久羈旅他鄉,于是竊竊私議,都有私自叛歸的打算。統率這群驍果的武賁郎將司馬德戡趁機搖唇鼓舌,煽動驍果們群起造反,劫持煬帝,一起西歸關中,時間就定在大業十四年三月十日。司馬德戡聚眾商議時肆無忌憚,大聲喧嚷,江陽(今江蘇揚州)縣長張惠紹碰巧聽到這一秘密,連夜飛馬趕到江都報告。御史大夫裴蘊與張惠紹緊急商議,準備矯詔征集郭城內的軍民,全部由榮公來護兒節度,捉拿逆黨宇文化及等人歸案,另外出動羽林殿腳(軍隊名稱),由范富婁等人率領著從西苑進入內城,統一由梁公蕭鉅和燕王指揮,緊守大門,保護煬帝。總之要力爭趕在叛亂成形以前盡快下手,才能使這場災難可能造成的危害減小到最低的程度。而且司馬德戡等人當時并不知道陰謀已經泄露,如果突遭掩襲,完全可能束手就擒。裴蘊與張惠紹商議已定,即派人速報煬帝近臣、金紫光祿大夫虞世基,以讓煬帝及其左右護衛早做應變準備,沒想到世基竟懷疑反情不實,不許裴蘊等人依計行事。結果司馬德戡及其同黨得以順利攻人內城,等到守衛們從夢中驚醒時,煬帝早已在亂黨的掌握之中了。煬帝旋即遇弒,虞世基、裴蘊等人亦先后被害。裴蘊臨死仰天長嘆:“謀及播郎(意為不知輕重緩急、主意反復不定而又視危機如兒戲之人),終誤大事!”(《隋書·裴蘊傳》、《隋書·煬帝紀》、《隋書·宇文化及傳》)
上一篇:后發制人·徐階除嚴嵩
下一篇:扮豬吃虎·心腹之患,先除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