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七言詩
以七字為句的古詩。嚴羽《滄浪詩話》:“七言起于漢武《柏梁》。”柏梁詩為君臣聯句,并非一人所作。楚歌、樂府中已有七言詩句。古代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是曹丕的《燕歌行》,到南北朝時期,宋詩人鮑照大量作七言詩,從此七言詩才趨于成熟。七言詩句子較長,輕便宛轉,便于描寫、鋪陳、抒情,常為歌行體所采用,至初唐為極盛。沈佺期、宋之問后,律詩大行。五律、七律,并駕齊驅,為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體裁;而絕句尤其愛用七言,多宛轉流麗,光彩奪目。七言一般為二、二、三斷讀,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要事·一二·九運動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三民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