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恒山·自然奇觀
恒山半山以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景色綺麗,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虎口懸松
虎口懸松是恒山十八景之一?;⒖诩春闵交L口,位于天峰嶺西側,金龍峽東岸。此處左為不見溝底的深壑,右為高入云天的陡壁,一到此處,只覺狂風驟起,聲如虎嘯,令人不寒而栗。明代趙之韓《虎風口》一詩曰:“雄風颯颯陣云橫,吹入平林作嘯聲。知是山君靈顯赫,錯教山下問雷驚。”
就在這松濤震耳的虎風口,屹立著一株號稱“懸根松”的參天古松。它根莖盤露,緊抱巖石,虬枝迸發,遮天蔽日,好似一座天然涼亭,在此迎賓送客。在虎風口,這樣的千年古松并不只此一株。放眼望去,滿山遍嶺的恒山松,個個都是“咬定山石不放松,深根扎在巖石中”,它們有的倒掛于千尋絕壁,有的直立于丹崖石罅,有的如騰空飛越的蒼龍,有的似橫跨幽壑的仙橋,倔強地挺立在這險崖危壁間。關于這恒山古松,當地還流傳著許多美妙的故事。有說從前恒山道人有個聚寶盆。一天道人出外云游,將寶盆埋藏在山坡上的一棵松樹底下,并在樹干上系了一條紅布條作為記號。不料第二年回山時,滿山遍野長滿了望不到邊的大松樹,而且每株樹的同一枝杈上都拴著紅布條,聚寶盆再也無法找到了。也有講恒山寺里有個金香爐,幾個外國傳教士聽說后想把金香爐搶走。寺里的老道事先得到消息,就把金香爐埋在山上一棵松樹下。傳教士在寺里找不見金香爐,便逼著老道帶他們到山上去找,老道到了山上一看,哪還找得到埋金香爐的松樹,山上已長滿了蒼松翠柏,傳教士的陰謀終未得逞。
危峰夕照
恒山果老嶺東側,有座萬仞險峰面西而立,直插云端;抬頭仰望,危崖欲傾,古松摩云,這里便是恒山十八景之一的“危峰夕照”。
危峰也叫“舍身崖”。這個名字來自一個悲壯動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渾源州有個美麗的少女,一年夏天,少女與其嫂一起上恒山為母采藥,路遇一只惡狼,在危急關頭,一位青年手持木棒,上前趕跑了惡狼。原來這位青年是恒山廟的塑工,少女深感青年救命之恩,心生愛慕之意。嫂子深知小姑心思,便幫助少女與塑工暗定了終身大事。然而禍從天降,渾源知府的大公子得知少女年輕貌美,便要強娶為妻,少女的母親也嫌貧愛富,逼迫少女應允這門婚事。少女忍無可忍,逃到恒山尋找塑工,善良的嫂子暗中隨小姑來到山上,可塑工早已被公子派人害死。此時知府公子又率家丁追來,姑嫂走投無路,最后雙雙從萬丈峰頂跳了下去。烈女貞情感動了北岳之神,神施法搭救姑嫂羽化成仙,小姑化作百靈鳥,嫂子化作找姑鳥,每值盛夏,崖上百靈鳥終日鳴叫,找姑鳥呼聲不斷。從此,人們把這山崖稱作“舍身崖”,又叫“姑嫂崖”,并在崖頭建起了一座烈女祠。這一動人的故事還被編成戲曲《姑嫂巖》,再現在戲劇舞臺上。
幽窟飛石
恒山自然景觀中最為奇險的一景是位于飛石峰高處的飛石窟,俗稱“幽窟飛石”。明代詩人喬宇曾在詩中描述這一景觀是:“丹梯萬丈瞰巖幽,石棧勾連最上頭??墒巧褙喔龛?,也應天巧代人謀。”
飛石窟是怎么形成的?歷史上流傳著一個靈石東飛的神奇故事。相傳,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仲冬北巡,到恒山腳下時,忽然有一塊巨石從恒山飛石峰破巖而飛,落在舜帝面前,舜帝便給這塊石頭起了個名字叫“安王石”。過了五年,舜帝又北巡,剛到河北曲陽,遇到大雪阻路,舜帝只好在曲陽望祀北岳,誰料這塊“安王石”也飛到了曲陽。于是后人便在曲陽的飛來石下建了個飛石殿,作為恒山下廟。后來,歷代帝王都去曲陽祭祀,直到明統一后,才將恒山主峰定為北岳主廟,稱恒山上廟。清初又將祭祀統一在恒山主峰舉行。飛石窟便是巨石飛出后留下的一個天然大石窟。
飛石窟內的平臺大約200多平方米,窟內東巖龕下建有北岳寢宮和后土夫人廟;南巖龕內建有二層梳妝樓,東、南、西三面環壁,松柏遮天,花草封階,確有仙境的味道。寢宮是恒山最早的建筑,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原是北岳正殿,面寬三間。在寢宮南側耳殿里有一洞穴,叫“還元洞”,其深莫測,據說能一直通到河北曲陽。洞口旁塑有一尊神像,關于神像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貨郎,路遇一條奄奄一息的小花蛇,憐心觸動,將花蛇養在貨擔里。數年后,花蛇越長越大,貨郎途經恒山時,就把花蛇放入山中。花蛇入山后,穴居在還元洞里,逐漸長成一條大蟒,開始殘害周圍的百姓行人,百姓們惶惶不可終日。后來,貨郎又來到恒山下,聽說花蛇已成害人惡蟒,為救百姓,貨郎置生死于不顧,來到還元洞,手握扁擔,等蟒出洞?;ㄉ咧嵌魅说絹?,不敢出洞相見,貨郎便一直守在洞口,后來就坐逝在洞口。當地百姓為紀念他,就尸塑像,并把他尊為北岳神。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華山之旅·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南寧之旅·合浦·蘇東坡在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