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建筑·新鄉潞簡王墓
潞簡王墓位于新鄉市北郊13km處的鳳凰山(系太行山余脈)南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潞簡王墓系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鈞之弟潞簡王朱翊之墓,陵墓由潞簡王墓和次妃趙氏墓組成,東為潞簡王墓,西為次妃趙氏墓。據明代《御賜潞簡王壙志》記載,潞簡王墓建成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次妃趙氏墓開始營建時應為明萬歷二十九年至萬歷三十年。墓群竣工至明朝滅亡,均有守墳戶看守。
潞簡王墓占地面積巨大,規模宏偉。陵墓北依鳳凰山,南望黑龍潭,左揣金燈寺,右托峙兒山,是中國傳統堪輿理論選址的實物例證。
潞簡王墓的使用功能幾經變遷,但是平面布局基本保持了明代修建時期的格局。潞簡王墓占地6h㎡,分神道和城區兩部分。神道自南向北依次為“潞藩佳城”石坊和華表一對,獅、麒麟等瑞獸十四對和翁仲兩對,石象生內容、規格均超過了明十三陵,是明代石刻的珍貴實物。后有石筑水塘和御河橋、城門樓。城內依次為“維岳降靈”石坊、棱恩門、享殿、石坊、明樓、寶城,分三進院落:前院以石牌坊為門戶,碑廊有二世潞王草書唐詩石刻336方;中院以面闊三間歇山式過廳為門戶,院內有享殿遺址和配殿兩座,有皇帝御賜和東宮遣使祭碑兩通和朝廷各衙門及河南布政司等地方官員祭碑八通;后院以石坊為門戶,有墓碑和石刻“五供”,最后為石筑寶城和拱券式墓室,墓室距地表7.5m,總面積175㎡,分主墓室、左右側室、中間庭堂、甬道五部分。
次妃趙氏墓占地約3h㎡,位于潞簡王墓西140m處,建筑布局與潞簡王墓大體相同,沒有神道。院內亦分前、中、后三院。城門前有一高大照壁,城門外兩側置石獅一對。城門為三個券門,城內自南向北依次為石坊、棱恩門、享殿、石坊、明樓、墓冢。兩座石牌坊雕刻精美絕倫,后院明樓保存較完好,主墓地下宮殿距地表15m,面積達240㎡,大于東區墓冢,形制則與其相同。
周邊另有郡主、王子墓等多處陪葬墓。
潞簡王墓是我國目前保存現狀最好、占地面積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
“潞藩”石坊(杜啟明提供)
神道石刻(杜啟明提供)
御河橋(杜啟明提供)
維岳降靈石坊(杜啟明提供)
上一篇:橋梁建筑·新鄉合河石橋
下一篇:文廟書院建筑·新蔡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