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文化·源遠流長的古今音樂舞蹈·現代民族樂器
在新疆這個歌舞之鄉,民族樂器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維吾爾族現代樂器有彈撥、吹奏、打擊樂器等達數十種,其中像獨他爾、彈布爾、熱瓦甫、艾介克、達甫(手鼓)等都是民族風格鮮明,維吾爾族男女老少都喜愛的樂器。
獨他爾是彈撥樂器。一般用桑木削成,音箱背面拿薄木條接合成瓢狀,以平薄板作面板,柄與音箱背面鑲著骨飾花紋,裝有兩根絲弦。它音域廣,多用作自彈自唱,在家庭中普遍備用。特別是用它彈奏一些抒情曲時,給人以安逸、輕柔、優美之感。維吾爾族常常彈奏獨他爾,唱起他們的戀歌:“泉水是我們的獨他爾琴,我們的戀歌像百靈啼鳴。葡萄架下是我們的舞場,在月光下跳到黎明。”
彈布爾是五根絲弦的彈撥樂器。它琴桿修長,琴身面板為木制。它多采用鋼絲彎成尖形撥子夾在右手食指指甲縫中固定,彈撥出悅耳動聽的聲音。它聲音響亮,常用作獨奏和伴奏。
熱瓦甫也是維吾爾族比較普及的樂器之一,在南疆地區更為多見,分為喀什熱瓦甫、多朗熱瓦甫、牧童熱瓦甫等。喀什熱瓦甫琴身、琴桿和琴頭上部以獸骨鑲嵌著美麗而豐富的民族圖案,既是民族樂器,又是精致的工藝品。熱瓦甫常常與其他樂器一起為歌舞伴奏,也用作獨奏和合奏。
艾捷克是控弦樂器。通用的艾捷克用椰木做共鳴箱,制成圓形,面用軟木,有四根弦,用弓拉奏。這種樂器表現力很豐富,音色清晰明亮,是維吾爾族民樂隊伴奏和合奏中的主要樂器。哈密艾捷克類似漢族的二胡。
達甫,即手鼓,是維吾爾族古老的打擊樂器之一,遍布天山南北。達甫為扁圓形,用桑木作框,鼓面蒙馬皮或山羊皮,框里面裝若干小鐵環,擊奏時振動鐵環發出“沙沙”響聲。它有大小兩種,演奏木卡姆和平時伴歌舞時,普遍用小型達甫。大型達甫是“巴克西”(薩滿巫師)進行“驅鬼”治病時專用的。
哈薩克民間最流行的傳統樂器是冬不拉。哈薩克人把冬不拉當成自己忠實的喉舌,是他們心中的百靈與夜鶯。有人這樣形容冬不拉:“別看冬不拉只有羊腸弦兩根,它結系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巧的手指只要在上面輕輕一動,就會掀動我們整個民族的感情。”冬不拉的種類很多,大都由整塊松木或樺木鑿成,雕刻精細,鑲嵌美觀。民間最常用的有音箱是三角形的“阿巴依冬不拉”和音箱是橢圓形的江布爾冬不拉”兩種。冬不拉多數為兩根弦,也有三根弦的。關于冬不拉來歷的傳說很多,哈薩克民間流傳著無數冬不拉樂曲。千百年來,冬不拉琴伴隨著牧羊人飄動的篝火,伴隨著阿肯激昂迭宕的聲調,彈湊出哈薩克人民的痛苦和快樂,記錄了哈薩克民族的英雄史詩。
庫姆茲是柯爾克孜族人使用最廣泛的樂器。這是一種全木質的三弦琴,新制成的也有四弦高音的。舉世聞名的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就是由民間的瑪納斯奇們用庫姆茲琴一代一代彈唱而流傳下來的。庫姆茲琴既可演奏戰斗進行曲,表現千軍萬馬奔騰呼嘯的氣氛,也可演奏民間音樂,抒發人們細膩的情感。柯爾克孜民歌中唱道:“彈上一曲庫姆茲,旋律悅耳耳悠悠。唱上一首愛的歌,那是有話說不出口。”
鷹笛是雪山冰峰高聳的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人民音樂藝術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是塔吉克族音樂舞蹈的靈魂。它是用上了年紀的鷲鷹翅骨制作而成的。一只鷲鷹的一雙翅骨可制作一雙鷹笛。它的音色明亮高亢,清脆悠揚。塔吉克人民無論平時娛樂、歡度節日,或婚禮喜慶、賽馬叼羊,都會用鷹笛吹奏起歡快悠揚的樂曲。
葦笛和墨克訥是錫伯族民間喜歡的樂器。葦笛用蘆葦桿制成,一般用于獨奏,偶爾也伴奏歌舞。墨克訥是一種用兩寸鋼片制成的口吹樂器,是婦女們愛吹的小樂器。
三角形的“斜格乃”琴是烏孜別克族的典型樂器,音色優美,悅耳動聽。二孔直吹的“庫涅”(木簫)和“科比斯”(一種口琴)是塔塔爾族喜愛的樂器。
上一篇:三秦文化·玉器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
下一篇:三秦文化·書法璽印繪畫雕塑·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