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八國聯軍侵華之戰(1900年6月~1901年9月)
1900至1901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中國軍民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戰爭。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不斷策劃瓜分中國。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情況下,中國北方興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夏,京、津地區義和團聲勢浩大,引起列強恐懼。4月6日,英、法、德、美等國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限令于短期內將義和團“剿除凈滅”。5月底6月初,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八國又借口保護使館和租界,陸續派軍隊進入京師(今北京)、天津,各國軍艦則集結于大沽口外,伺機進犯。6月10日,駐天津租界的八國聯軍2,000余人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率領下,分批乘火車向京師進犯,揭開了八國聯軍侵華的序幕。侵略軍在廊坊、落垡、楊村等地遭到義和團與清軍的阻擊圍攻,死傷慘重,被迫敗回天津。正當西摩聯軍受阻于廊坊地區時,17日,聯軍以水陸夾攻戰術突襲天津大沽炮臺。天津鎮總兵羅榮光率部頑強抵御,因兵力薄弱,腹背受敵,炮臺相繼失守。在聯軍攻占大沽炮臺的當日,天津軍民開始向盤踞在紫竹林租界和老龍頭車站的聯軍發起進攻。清軍和義和團的兵力缺乏統一的作戰計劃,以致于失去有利戰機。6月底7月初,雙方都增至近萬人。7月12日,聯軍在大批援軍抵達后由防御轉入進攻,13日,一部攻至天津東北城下,14日,另一部由南門攻入城中,天津陷落。
天津失陷后,聯軍決定集中兵力先攻占北運河兩岸各戰略要點,最后攻取京師。8月4日,1.8萬聯軍沿北運河兩岸進犯。5至12日,連占北倉、楊村、河西務、通州等地。13日由通州出發,分路進攻京師。17日,聯軍占領京師全城,殺燒搶掠,無所不為。聯軍侵占京師后,為脅迫清政府無條件滿足其侵略要求,又以京師、天津為中心,四面出擊,至1901年3月,先后侵占了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西至娘子關的大片中國領土。
9月7日,清政府被迫同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及荷、比、西等11國在京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從此,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上一篇:《廣西戰役(1949年11月6日~1月14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抗擊沙俄入侵東北之戰(1900年7~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