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嶺南與嶺南文化·嶺南概貌
(1) 嶺南的地域范圍
嶺南,又稱嶺外或嶺表,從習慣上說,是因為地處“五嶺”之南而得名。
五嶺,是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南嶺山脈中五座主要高峰,從東到西依次是: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越城嶺、萌渚嶺。五嶺橫跨江西、湖南、廣西,連綿重疊,怪石崢嶸,險峻難越。嶺南,就在這大大局限著與中原溝通的五嶺之南。
嶺南地望,歷有變化。據《尚書·堯典》《史記·五帝本紀》等古籍記載,先秦時期的嶺南地區,包括廣東(含海南省,以下同)、廣西大部和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泛稱為交阯。秦統一嶺南后,將這一地區劃分為南海、桂林、象三郡;漢武帝時將嶺南地區重劃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唐太宗貞觀年間,在嶺南地區設置嶺南道,地域范圍仍包括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以后各朝代對嶺南地區的行政建制名稱,雖有不同的更改,但作為一個地域的俗名,卻始終沿用著,直至近現代,只是地域范圍大大縮小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嶺南,是一個現代的地域性的概念,其范圍包括廣東、海南全省及廣西東南沿海的小部分地區。
嶺南的位置,介于北緯8°86′—25°31′,東經108°37′—117°45′之間,北回歸線正好橫貫廣東大陸中部。從地理位置上說,嶺南位于我國的最南部。北枕五嶺,與江西、湖南接壤;東鄰福建,西接云貴,南瀕南中國海。
嶺南境內地形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臺地及大小島嶼等;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南嶺山脈萬山重疊。在古代交通十分落后的狀況下,要跨越五嶺,絕非易事,因而使嶺南的主要地區廣東一帶,長期處于與中原隔絕的封閉狀態,令中原人難以了解嶺南的真面目,嚴重地阻礙了嶺南社會文化的發展。直到唐代,中原人心目中的嶺南,仍是一片極為遙遠的化外蠻荒之地,嶺南人也被視為化外“蠻夷”。
但嶺南在地理上也還有無限開放的優勢,這就是南部煙波浩渺的海洋。廣東境內從東到西,海岸線長達8400多公里,廣東西南部及廣西東南部瀕臨航海條件優越的北部灣,加上海南島及萬山、中沙、西沙、東沙、南沙諸群島。從廣州出航東北可達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東而與中原溝通;西南可達東南亞地區和印度、阿拉伯乃至東非,又顯示了嶺南無限開放,極利于海上商貿和文化交流的優異勢態。
(2) 生態環境
嶺南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20℃。除北部山區有10天左右真正的南方冬天,偶見霜雪外,絕大部分地區終年不見霜雪,只有春、夏、秋三個季節。
嶺南雨量充沛,年均在1500毫米以上。受亞洲季風區大氣環流影響,夏季多吹偏南風,冬季多吹偏北風。在古代,這是出海遠航極其優越的條件。
由于雨量充沛,河流縱橫,因而地下水位高,水源充足。加上大多數河流航運利用價值高,又為嶺南的航運業和交通運輸乃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著名的珠江,是嶺南第一大河流,也是全國第五長河,發源于云南東北部烏蒙山區曲靖市,經貴州、廣西,進入廣東一段,稱為西江,與廣東的東江、北江匯合后,既合又分,形成支流交錯的珠江水系,主流從磨刀門等處入海,全長2197公里,流量僅次于長江,為黃河總流量的八倍,居全國第二位。汛期從4月至10月,長達半年之久。珠江流經廣東后,沖積成聞名全國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嶺南最大最富庶的魚米之鄉。北江源出湖南,在廣東合湞、武二水而稱為北江,在廣東境內全長468公里,有多條水道入海。東江源出江西,經廣東東莞市虎門入海,全長523公里。廣東東部的韓江,全長403公里,匯納眾多河流,沖積成廣東第二大平原韓江三角洲(亦稱潮汕平原)。在海南,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都具有流量豐富,漲水期長,含沙量少,流量變化大,終年不凍,水力資源豐富,航運利用率高的優勢。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嶺南的各種資源極為豐富。自古以來,嶺南便以盛產珠璣、瑪瑙、玳瑁、珍珠、象牙、犀角、寶石、美玉、名貴香料等奇珍異寶著稱,并從商代起便被歷代統治者指定為進貢的珍品;自秦漢以來,各種奇珍異寶,也已成為中原商人不惜冒險以求的名貴商品。嶺南的農業,雖開發較晚,但發展迅速。早在西漢時期,已有一年兩熟稻;從明代中葉以后,糧食作物便已普遍實現一年三熟(兩造稻、一造雜糧)。經濟作物以亞熱帶、熱帶作物種屬為主,且多嶺南特有的種屬,其中甘蔗種植和與之相關聯的制糖業,在一段較長時期內都列居全國產量的前列。各種著名水果,使嶺南長期享有水果之鄉的美譽。嶺南多山地丘陵,森林種屬多樣豐富,兼有亞熱帶、熱帶、溫帶、寒帶的各種品種,構成復雜多樣的森林資源。江河湖海的各種魚類和海洋生物為嶺南地區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水產資源。四季花開不絕,草木長青,復雜的地形地貌,古老的歷史文物,富于南國特色的民俗風情,賦予嶺南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
盡管如此,在先秦時期的嶺南,生態環境卻是極為嚴酷的。當時的嶺南,屬未開發的邊陲蠻荒之地,地曠人稀,氣候燠熱,高溫多雨潮濕,深谷沼澤遍布,原始森林茂密,腐敗的動物尸骸和植物殘余物,使空氣污濁且多細菌病毒。瘧疾、傷寒、皮膚病等,成為地方性的流行病和多發病,也就是中原人歷來聞之色變的“瘴癘病毒”;加上毒蛇猛獸橫行,各種有毒蚊蟲成群飛舞,生存條件極為惡劣。因而從秦始皇開始,嶺南便已成為歷代王朝罪犯、謫官流放地中懲罰性最嚴厲的“人間地獄”。
這就是孕育出具有無限生機和魅力的嶺南文化的神奇土地。
上一篇:嶺南文化·嶺南宗教文化·嶺南文化與佛教的中國化
下一篇:三晉文化·舊石器時代的山西文化·峙峪文化與下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