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鞏義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莊園位于鄭州市轄鞏義市康店鎮康店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鞏義康店地區康氏家族的統稱。明代至民國期間,由康百萬家族陸續修建,形成集居住、農業、商業、手工業及防衛諸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共分為19部分,占地面積約16h㎡。目前,康百萬莊園仍保留有生活區、生產區及場圃區三大部分。生活區包括寺溝住宅區、張溝住宅區、龍窩溝、主宅區、金谷寨、祠堂、福祿堂、棧房區、南大院等部分;生產區包括造船場、木材場、磚場、南瓦窯、作坊及飼養區等部分;場圃區包括花園、菜園、果園及林場等部分。上述部分共有33個庭院、53座樓屋、73孔窯洞,共計571間房屋,面積達6.43h㎡。建筑時代絕大部分為清代,部分屬民國時期。主宅區為整個莊園的中心,其他區域呈扇形排布于北、東、南面。
主宅區位于邙山東麓半山腰上,依邙嶺走勢建造,坐北朝南。主宅區始建于清代,現存建筑均屬清代建筑,該區南北長83m,東西寬73m。出于防衛的需要,主宅區四周建有寨墻,高12~15m,形成了特點突出的封閉型寨堡式建筑。主宅區共有兩組建筑,北部以中院為軸線向左右一字排開五個院落,皆坐北朝南;南部有兩座院落,皆坐西朝東。北部五座院落的總體布局大同小異,基本為兩進四合院形式,遵照封建禮教,分長幼、別內外,特色不一,用途各異。
南大院是康百萬莊園中唯一一座坐南朝北的宅院,清代所建,位于主宅區東南約50m處,南北長146.6m,東西寬90m,也是該莊園中單體建筑體量最大的部分。現保留下來的有方五丈院、書館院(東側院)、西側院等。其中書館院是康百萬家族子女的書館和族人談史論經的場所。
棧房區建于清光緒十一年至十八年(1885—1892),位于主宅區東寨墻之東約50m處。現存有坐北朝南的四處院落。棧房區系康家“順義”“崇義德”“魁記”等商業活動區。祠堂修建于清代,位于主宅區北約300米的地方,南北長33.3m,東西寬13.55m,為坐北朝南的三進式祠院。龍窩溝于清代修建,位于主宅區北部崖下,是依山靠崖、隨高就低挖筑的窯洞群,目前尚存“永修正果”洞、“居嚴永康”窯等。金谷寨建于清代,位于主宅區西南約1km的邙山上,是為抵抗捻軍而修建的一個軍事堡壘,東西長200多米,南北寬150多米,現僅存有幾孔磚窯。作坊區為清代修建,位于主宅區東寨墻下,沿寨根而建。現存有窯洞9孔,坐西面東,3座瓦房,坐北朝南,主要有“慶令居”院、木料窯、粉坊院、大伙房、石工作坊等,供儲藏及勤雜人員居住、就餐、工作。
康百萬莊園目前尚存有清同治五年(1866)建康霖三神道碑樓、民國五年(1916)建石牌坊及觀音堂、明清及民國等時期的石刻等,都具有較重要的文物價值。
康百萬莊園北靠崇山峻嶺,東南有洛水環繞,中間地勢寬敞,構成了比較完美的風水意象,是運用中國傳統建筑選址理論的典型例證。康百萬莊園功能齊全、分區合理、錯落有致,取法自然。莊園融合中國中部和西部兩大地理區域的建筑式樣,將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是中原民居的一個典范。
文物建筑分布圖(文宣提供)
主宅院(杜啟明提供)
主宅院門樓(杜啟明提供)
富有特色的宅院(杜啟明提供)
主宅院局部(杜啟明提供)
南大院(文宣提供)
清代葡萄與福字照壁(杜啟明提供)
上一篇:衙署建筑·密縣縣衙
下一篇:佛教建筑·鞏義石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