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廉救民于水火
元世祖至元年間,程思廉在河北、河南任職,主管司法刑獄和官吏考核。他為人正直,心地善良,辦事公道,很體恤民情。
有一次,程思廉路過河南的彰德府時,有一個年逾花甲的老農民在驛館前喊冤,要求見按察大人程思廉。
程思廉聞報后,下令侍衛傳他進來。只見老農布衣襤褸,瘦骨嶙峋,但涕淚交流的面容下透露出幾分堅毅不屈的神情。他走到程思廉面前,雙膝跪下,磕了幾個響頭,說:“百姓活不了了,請大人為百姓做主!”
程思廉起身,扶老農起來,讓他坐在椅子上,問:“老人家要見本官,到底有何冤情,快快道來!”
老農眼淚汪汪地說:“眼下河南河北正鬧饑荒,小民百姓的鍋都揭不開了。官府非但不減免租稅,反而加緊催租,動不動就鞭打,家里的東西都被搶光了,叫我們百姓怎么活呀?”
程思廉在京城時,就聽說河南河北遇到天災,糧食歉收,兩地的饑荒很嚴重。可他沒有想到,地方官吏如此欺壓逼迫百姓。如果不加以制止,肯定會迫使百姓暴動造反的。想到這里,程思廉不禁分外同情百姓們的遭遇,自己的眼睛也濕潤了,他說:“老人家先回去吧,此事待本官查清,一定嚴加懲辦。”
送走老農后,程思廉立即派人傳來彰德知府,問:“河南河北正在鬧饑荒,官府卻加緊催租,可有此事?”
彰德知府輕聲答道:“是這樣的。”
“既然在鬧饑荒,為何還加緊催租討稅?馬上暫停收租,讓老百姓喘一口氣。”
彰德知府聽說要停止收租,心急了。他睜著一雙鼠眼,偷偷瞥了一眼程思廉,心里冷笑一聲,說:“向百姓收租是朝廷的王法,要停止收租,得由皇帝下旨同意才行。”
程思廉深知一些地方官吏,常常趁火打劫,發難民財,苦了百姓,肥了官吏的私囊,這個彰德知府肯定不是個好東西。一聽他的話,程思廉胸中的怒火一下竄了上來,大聲喊道:“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了,拿什么來交租?當父母官的,不體諒百姓的苦衷,不關心愛護他們,算什么父母官?”
程思廉呵斥彰德知府后,當即頒布命令,要求各地官府從即日起,停止向農民征收租稅。接著他向元世祖報告河南河北的災情和自己采取的罷征措施,請求予以批準元世祖看了程思廉的奏章,擔心災民逼急了造反,只好同意他的做法。
公元1283年,河北又發生大災荒,糧食顆粒無收,老百姓紛紛背井離鄉,外出逃荒要飯。一時河北大地哀鳴連天,滿目凄涼。當時許多逃難的百姓想南渡黃河,去沒鬧災的地方求活路。
河南官吏見大批難民潮水般涌入境內,擔心鬧事,便慌忙向朝廷報告,要求制止。沒幾天,朝廷派遣的使臣來到黃河渡口,下令封鎖水上交通,一切船只不得載災民渡河。
南逃求生的災民聽到這道禁令,猶如耳聞晴天霹靂一般,震驚萬分。絕望沮喪的災民就跪在守河官吏面前,痛哭流涕地苦苦哀求,求官吏發發慈悲,給百姓一條活路;義憤填膺的災民則捶胸頓足,破口大罵官吏。黃河北岸的災民越積越多,哭聲、罵聲不絕于耳,一時形勢十分緊張。
這時,有個同情災民的小官吏,偷偷跑到程思廉的官邸,向他報告了河岸碼頭的情況。程思廉立即吩咐部下召來守河長官,怒氣沖沖地責問道:“老百姓遠走他鄉活命,是迫不得已的呀!我們有飯吃,當然不知苦了,可也得想想忍饑挨餓的百姓!河北、河南都是元朝的江山,百姓有困難應當體諒幫助,為什么不給災民活路?我命令你,撤掉禁令,放災民過河!”
守河官耷拉著腦袋,很為難地說:“封鎖渡口是朝廷的命令,我若執行您的命令,要是朝廷怪罪下來,小官就沒命了。”
程思廉站起身,拍了拍胸脯,說:“一切責任由我來負,不關你的事,即使犯了死罪,我也決不后悔!”
守河官見程思廉態度堅決,怕頂撞會惹惱他,便施了禮,退出官邸去執行命令了。
程思廉待守河官走后,提筆趕寫奏章,向朝廷報告這件事。元世祖看了他的奏章,覺得程思廉是在忠心耿耿地為國為民著想,不但沒有怪罪他,還同意廢除禁令。
渡過黃河的災民,聽說是程思廉為大家辦了一件好事,都贊不絕口,夸他是給了災民第二次生命的父母官。
有一年,河南衛輝、懷孟一帶連日暴雨如注,發生了罕見的大水災。洪水像一頭猛獸,吞沒了大片田野,毀壞了許多民房,數以萬計的百姓無家可歸,生活無依。而這時候,地方官只顧自己保命,對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
程思廉聞訊后,親自到災區視察,先革職查辦了昏庸的官吏,接著立即下令打開糧倉,拯救瀕于絕境的災民。使許多人得以生存。
當時,衛輝府的洪水最為兇猛。怒濤翻滾的洪水一直淹到城下,四周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程思廉見此情景,心想:只有搶修堤防,疏浚河流,才能根治衛輝的水患。于是,他領導當地的百姓,和洪水展開了頑強的斗爭。
程思廉以身作則,和民工們一起露宿野外,天天在工地上指揮,經過一個多月的苦干,不但治住了洪水,而且修建了不少防洪設施。從此,衛輝府再也沒發生過大的水災了。當地的老百姓都很感激程思廉,親切地稱一條防洪堤壩為“思廉壩”。
上一篇:秋瑾血灑軒亭口
下一篇:聶耳譜寫愛國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