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譜寫愛國樂章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漢族,云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今天,當這慷慨激昂的旋律響起,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總會蕩漾起一種特殊的情懷。這首歌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更是從革命年代就廣泛傳唱的“紅色經典”。
1934年,中共地下黨白區領導人之一瞿秋白建議要利用電影和電影歌曲喚起民眾革命和救亡的激情。1935年,田漢為上海電通影業公司寫出一部名為《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后被改編成電影《風云兒女》。其中最后一節詩稿,后來就成為影片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原版歌詞。
1935年2月,田漢同志寫完初稿就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劇本交到了電影編劇夏衍手里。當時聶耳正準備去日本,聽說《風云兒女》有首主題歌要譜曲,就主動向夏衍要求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
根據一些見證者回憶,在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的弄堂里,聶耳用很短的時間就譜出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稿。直到出國前一天,聶耳還親自到上海荊州路405號電通公司攝影棚用簡譜初稿試唱,認真傾聽司徒慧敏和張云喬等人的修改意見。
為了使《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調和節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三處修改:第一處是在歌詞開頭將“起來”與“不愿……”完全分開,又在句末加上了休止符以作強調;第二處是將原歌詞第六句“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修改成“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并在句尾也加上了休止符;第三處是在原歌詞第七句“前進!前進!前進!”后再增加了一個“進!”。
1935年4月15日,為了躲避國民黨當局追捕,聶耳從上海乘船東渡日本,他把《義勇軍進行曲》帶到了日本再次修改。聶麗華介紹:“當時,聶耳被反動派列進了‘黑名單’,組織上考慮到聶耳的安全,讓他取道日本去蘇聯學習。”
1935年4月末,聶耳把歌譜定稿從東京寄回到上海。5月9日,《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東方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內(今徐家匯公園小紅樓)灌成唱片發行,唱片編號為34848b。后來,歌曲錄音又轉錄到影片《風云兒女》的膠片上。
1935年5月24日,《風云兒女》在上海金城大戲院舉行首映。當日,《中華日報》電影宣傳廣告上寫著:“再唱一次勝利凱歌!再擲一顆強烈的炮彈!”《申報》電影廣告欄也寫道:“這兒有雄偉的歌——是鐵蹄下的反抗歌!”
《風云兒女》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公映之后迅速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令觀眾熱血沸騰,《義勇軍進行曲》慷慨激昂的歌聲隨之響徹大江南北。在著名的臺兒莊大捷中,美國記者愛潑斯坦親眼目睹了中國官兵端著步槍、揮著大刀,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冒著日本軍隊的炮火向前沖鋒。
在那個年代,《義勇軍進行曲》不僅影響了中國,還成為一支國際戰歌,激勵著許多國家的革命者為民族解放而斗爭。馬來西亞的一支華僑和其他各族青年組成的抗日隊伍,就把《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改為“馬來西亞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作為抗日游擊隊隊歌傳唱。
然而無論是聶耳還是田漢,都沒能第一時間聽到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歌曲問世2個月后,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享年23歲,《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他傳世的“絕唱”。當月從南京憲兵司令部出獄的田漢,驚聞聶耳遇難后,不禁失聲痛哭。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義勇軍進行曲》已經廣泛傳唱、深入人心。然而從一曲紅色經典,到成為代國歌,再成為正式國歌,其間還有一段曲折的歷程。
1949年7月,新政協籌備會在《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紙公開為國歌征稿,一個多月征集到歌詞694首、曲譜632首,但來稿中沒有一首特別令人滿意。政協會議開幕在即,國歌仍無定稿。毛澤東主席親自召集座談會商討國歌事宜,著名畫家徐悲鴻提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得到多數與會者支持。
經過充分討論醞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恢復原來的國歌歌詞,確定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國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歌正式寫入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曲調高昂,旋律鏗鏘有力,充滿了愛國激情。唱著這首歌,可以使我們居安思危,不斷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崛起自強不息、奮勇前進。
妙語點睛
聶耳,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耳孰能詳的名字。每當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人們都懷念起這位天才音樂家,23歲短暫生命中留下的鏗鏘樂音,不斷激勵著一代代國人“前進、前進、前進、進!”
警世良言
如果知道光陰的易逝而珍貴愛惜,不作無謂的傷感,并向著自己應做的事業去努力,尤其是青年時代一點也不把時光濫用,那我們可以武斷地說將來必然是會成功的。
——聶耳
上一篇:程思廉救民于水火
下一篇:蘇步青讀書救國